第77章 何后欲联姻唐姬

典韦之事,如同一段插曲,迅速在洛阳井然有序的日常中平息下去。

曹操雷厉风行,查明了那家赌坊确实存在出千、赖账等不法行径,依律进行了惩处,该补偿典韦的工钱一文不少。

典韦打伤官差之事,也依律受到了相应的惩诫,罚没了部分钱财作为汤药费。处理结果公正严明,令人口服心服。

随后,典韦便被按照刘辩的安排,暂时编入了吕布的翊军,从一个底层军士做起。

吕布初见典韦,见其雄壮不逊于己,也是见猎心喜,虽表面呵斥管教,内心却已将其视为可造之材,亲自操练,这是后话。

而刘备兄弟三人,在接到尚书台下达的“参军”虚衔后,依旧保持着低调。

刘备每日前往挂名的衙门点卯,处理些无关紧要的文书,大部分时间仍是闭门读书,或是与关羽、张飞探讨兵法武艺,耐心等待着真正属于他们的机会。

刘辩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并不急于下一步动作,他需要时间观察,也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

这一日,刘辩在嘉德殿批阅奏章直至深夜。

烛火摇曳,映照着他年轻却已显沉稳的脸庞。

案头堆积的竹简和帛书,大多是关于均田令细则的争论、盐铁专卖推进中遇到的阻力、以及西线董卓军不时的小规模骚扰。

千头万绪,让他感到一丝疲惫,却也充满了掌控权力的充实感。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和宫女轻柔的禀报声:“陛下,太后娘娘驾到。”

刘辩一愣,放下手中的朱笔。何太后深夜来访,必有要事。

他连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迎至殿门。

珠帘掀动,何太后在一名贴身宫女的搀扶下走了进来。

她今日未着繁复礼服,只穿了一身藕荷色的常服,发髻简单挽起,卸去了钗环,脸上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忧色,比起往日那个垂帘听政、母仪天下的太后,此刻更像一个为家事操心的普通母亲。

“儿臣参见母后。”刘辩躬身行礼,“母后深夜前来,可是身体不适?或有要事吩咐?”

何太后摆了摆手,示意刘辩坐下,自己也在一旁的锦墩上坐了。

她看着儿子略显疲惫却目光坚定的面容,轻轻叹了口气:“辩儿,这些日子,辛苦你了。朝堂上的事,母后虽不太懂,但也知道不易。你做得很好,比母后想象的要好得多。”

刘辩心中微暖,笑道:“母后过奖了,此乃儿臣分内之事。只是让母后忧心,是儿臣不孝。”

“你我母子,何必说这些见外的话。”何太后嗔怪地看了他一眼,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有些迟疑,

“辩儿,你如今已登基近一载,年纪也不小了。这宫中……终究是冷清了些。先帝在时,你年纪尚小,未曾婚配。

如今天下未安,社稷重任系于你一身,这后宫……不可久虚啊。”

刘辩心中一动,隐约猜到了何太后的来意。

他的灵魂虽然是个成年人,但对于这个时代而言,他这个身体的年龄确实已经到了可以考虑婚姻的时候。

只是他一直以来都将精力集中在应对危机、巩固权力上,无暇他顾。

“母后的意思是……”刘辩试探着问道。

何太后见儿子没有直接抵触,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压低了些声音道:“母后瞧着,那唐姬便是个极好的孩子。”

“唐姬?”刘辩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个在宫变惊魂之夜,给予他些许慰藉的温婉少女身影。

她是何太后娘家带来的侍女,性情柔顺,知书达理,容貌清丽,在何太后身边侍奉,偶尔也能见到。

“是啊。”何太后越说越觉得合适,“唐姬这孩子,是母后看着长大的,品性纯良,懂得进退,模样也周正。

她家中虽非什么高门大族,但也算是清白人家。最重要的是,她性子柔,不会给你添乱,也能在身边悉心照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