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了“规矩”这个词,精准地概括了南方豪商利用行业潜规则和渠道优势构建的壁垒!
陆子铭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当机立断:“就按沈姑娘说的调整预算和方案!立刻执行!”
新的方案迅速落实。李二狗带着一半的采购款和“哭穷”的表情率先出发。王大锤的运输队也精简装备,按新路线图悄然启程。
临行前,王婶给每个北上队员发了一个小陶罐,神秘兮兮地嘱咐:“碰上难缠的拦路小鬼,或是棉花生了虫,把这罐里的‘宝贝’兑水洒出去,比啥都管用!”队员们面面相觑,打开罐子一闻,那熟悉而霸道的“王记风味”扑面而来……队伍北上后,陆子铭和沈墨璃成了临时指挥中心的核心。沈墨璃的身体无法支撑长时间工作,陆子铭就在她休息的软榻旁另设一张书案,所有北方的消息、账目往来都送到这里。
沈墨璃半倚在榻上,听着信使的回报,看着送来的单据,时而凝神思索,时而轻声给出建议:
“第二批采购款……可以提前半日发出,打时间差。”
“卫辉府棉价……比临清低半钱,但运费高一钱,综合成本更高,建议主攻临清。”
“驿站打点的银子……有一笔去向含糊,让孙管事细查。”
她的每一个判断都极其精准,仿佛对数百里外的市场和人心理有着天然的直觉。
陆子铭则负责决策和执行。两人一个精于算计、洞察入微,一个果决敢为、善于调度,竟配合得无比默契。常常是陆子铭刚想到一个应对策略,沈墨璃已经算出了其中的利弊和预算影响;沈墨璃刚指出一个潜在风险,陆子铭已经想好了预防措施。
在这种高效到可怕的配合下,一条绕过南方封锁的、全新的北方供应链,在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中,被硬生生地开辟出来!
十天后,当第一批满载着优质北方棉花、由王大锤亲自押运的车队,带着满身风尘和“王记风味”的独特气息,轰隆隆驶回万商会时,整个商会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工坊重新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女工们脸上重现笑容!
然而,喜悦之余,一个负责核对北方账目的学徒,疑惑地拿着一份单据找到沈墨璃:“总稽核,您看这笔从卫辉府一个小牙行流出的佣金,收款人签名这个花押……好像和之前南方‘永昌号’几笔不明支出的花押……有点像?”
沈墨璃接过单据,目光骤然一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