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自媒体发声与合作契机

苏晚晴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眼睛紧紧盯着屏幕,屏幕上是她正在撰写的一篇自媒体文章。文章的标题十分醒目:《重新审视混元场论:科学突破的曙光还是无稽之谈?》。

“林远舟提出的混元场论,乍看之下荒诞不经,一个毫无学术背景的山村青年,竟宣称掌握了颠覆现有物理学的理论 。但当我深入研究他的理论框架后,却发现其中隐藏着与我多年研究不谋而合的关键线索……”苏晚晴一边低声念着自己刚敲下的文字,一边微微皱眉,思考着如何将复杂的理论和自己的观点更清晰地传达给读者。

她回想起自己和林远舟的初次通话,林远舟讲述的那些离奇经历,在伊瑟尔星的所见所闻,虽然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他对理论的阐述却又有着独特的逻辑和深度。苏晚晴想到这里,手指顿了一下,然后继续打字:“林远舟理论中的场态交互模型,与张详前统一场论中关于场的连续性和相互作用的观点有着微妙的联系,却又在多维空间的应用上进行了大胆的拓展 。这让我不禁思考,他所接触到的外星知识,是否真的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科学领域的大门?”

苏晚晴花费了整整两天时间,查阅了大量资料,反复修改文章,将林远舟理论中的关键公式、自己研究中的数据对比,以及两者结合后可能产生的突破点,都一一详细地写进了文章里。当她终于按下发布键时,长舒了一口气,靠在椅背上,心中既有期待又有些忐忑。

文章发布后的几个小时内,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苏晚晴有些失落,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是不是这个理论真的太过超前,或者自己的文章没有表达清楚。然而,就在她准备放弃的时候,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

一位知名科普博主偶然间看到了苏晚晴的文章,被其中新颖的观点所吸引,他转发了苏晚晴的文章,并附上自己的点评:“一位物理学博士对混元场论的深度解读,看似荒诞的理论背后,或许隐藏着改变世界的力量,值得大家一读!” 这位科普博主拥有数百万粉丝,他的转发瞬间让苏晚晴的文章进入了大众视野。

评论区开始热闹起来,有人质疑:“这怎么可能?一个山村青年和一个不知名博士,就想颠覆科学界?太可笑了!” 也有人表示好奇:“听起来很有意思,虽然不太懂,但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研究来验证。” 还有一些物理学爱好者,开始在评论区展开激烈的讨论,探讨混元场论中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概念。

林远舟也看到了苏晚晴的文章,他激动得双手微微颤抖,这些天来,他遭受了无数的嘲讽和质疑,几乎要对自己的理论失去信心。而苏晚晴的文章,就像黑暗中的一道光,让他重新燃起了希望。他立刻拨打了苏晚晴的电话。

“苏博士,我是林远舟!我看到你的文章了,真的太感谢你了!”林远舟的声音中充满了感激和兴奋。

“哈哈,不用客气,林远舟。我是真的觉得你的理论有价值,值得深入研究。”苏晚晴笑着回答。

“但是,现在网上的评论还是有很多质疑的声音,我们该怎么办呢?”林远舟有些担忧地问。

“这很正常,新的理论总是会受到质疑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用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理论。”苏晚晴语气坚定地说。

“可是,实验的资金和设备……”林远舟的声音低了下去。

“这个我也在想办法。我联系了一些以前的同学和老师,看看能不能申请到科研基金。另外,我们也可以尝试寻找一些对我们的研究感兴趣的企业,拉一些赞助。”苏晚晴说。

“嗯,也只能这样了。对了,苏博士,我觉得我们不能只是被动地回应质疑,我们可以主动出击,把我们的研究思路和计划公布出来,让大家看到我们的决心和努力。”林远舟突然灵机一动。

“这是个好主意!我们可以再写一篇文章,详细介绍我们接下来的研究计划,包括实验的步骤、预期的结果等等。这样不仅能回应质疑,还能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我们的研究。”苏晚晴对林远舟的提议表示赞同。

就在两人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苏晚晴的手机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是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苏博士,我是陈宇,一名物理学爱好者。我看到了你关于混元场论的文章,非常感兴趣,想加入你们的研究。我虽然没有专业的科研背景,但我有一些自己制作的实验小工具,或许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苏晚晴把短信内容告诉了林远舟,林远舟听后说:“我觉得可以让他加入,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而且他既然是爱好者,肯定对物理有一定的了解,说不定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我先回复他,让他过来面谈一下。”苏晚晴说着,开始编辑短信回复陈宇。

几天后,陈宇来到了苏晚晴和林远舟约定见面的咖啡馆。他是一个看起来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穿着一件有些旧的格子衬衫,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背包,眼神中透着一股对科学的热爱和执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博士,林先生,你们好!非常高兴能见到你们!”陈宇一见到苏晚晴和林远舟,就热情地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