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合作项目的启动

随着“星际科研联盟”的成立,林远舟研究小组与多个国际科研机构的合作项目正式启动。位于斯瓦尔巴群岛的地下实验室,一时间变得热闹起来,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科研人员带着各自的设备和技术汇聚于此,实验室的走廊里时常能听到各种语言的交流声。

林远舟站在实验室中央,看着忙碌的人群,心中充满感慨。苏晚晴走到他身边,微笑道:“没想到我们真的能走到这一步,这么多优秀的科研人员聚在一起,‘混元场论’的应用研究应该能取得很大进展了。”

林远舟点点头:“是啊,但这也意味着责任更重了。我们要确保这些研究是朝着造福人类的方向发展,不能再重蹈伊瑟尔星的覆辙。”想起伊瑟尔星的危机,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陈宇抱着一堆资料匆匆走来:“你们看,这是各个合作项目的详细计划。能源方面,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准备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验证‘混元场论’在可控核聚变中的应用理论;材料方面,中国科学院的团队打算研究如何通过场力调控,制造出强度更高、韧性更好的新型材料;信息技术方面,NASA则想借助我们的理论,开发更高效的量子通讯技术。”

苏晚晴接过资料,仔细翻阅着:“这些项目都很有前景,但也充满挑战。就说可控核聚变吧,虽然‘混元场论’提供了新的思路,但要真正实现可控,还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解决。”

林远舟沉思片刻后说:“没错,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张详前教授的统一场论也指出,自然界的四种基本力是可以统一的,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去寻找调控核聚变场力的方法。”

此时,一位金发碧眼的科研人员走了过来,他是来自德国的物理学家汉斯。汉斯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道:“林教授,我们已经准备好开始实验了,不过在这之前,我想请教一个问题。根据你们的‘混元场论’,场力是宇宙万物相互作用的基础,那么在可控核聚变中,我们应该如何精确地控制场力的强度和方向呢?”

林远舟思考了一下回答道:“汉斯先生,根据我们目前的研究,场力的强度和方向与物质的量子状态密切相关。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粒子的自旋和电荷等量子参数,来间接控制场力。当然,这需要非常精确的操作,我们可以借助大型强子对撞机来实现。”

汉斯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我们可以先从调整粒子束的量子参数入手,看看会产生怎样的场力变化。”

在能源项目团队开始准备实验的同时,材料项目这边也遇到了问题。中国科学院的李博士皱着眉头看着实验数据,对身边的林远舟说:“林教授,我们按照‘混元场论’的设想,尝试用场力来改变材料的原子结构,但结果并不理想。原子之间的结合力似乎并没有按照我们预期的方式发生变化。”

林远舟凑过去看了看数据,说道:“李博士,张详前教授认为物体的质量和电荷是物体周围空间运动变化形成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空间运动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呢?也许我们施加的场力并没有引起正确的空间运动,导致原子结合力没有改变。”

李博士眼睛一亮:“有道理!我们一直专注于场力对原子本身的作用,却忽略了空间运动的影响。我马上调整实验方案,看看能不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而在信息技术项目组,NASA的工程师们正在为量子通讯技术的实验做准备。一位叫艾米丽的女工程师对着林远舟等人说道:“林教授,我们希望利用‘混元场论’中的场频共振原理,来实现量子信号的远距离稳定传输。但目前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准确地生成和控制特定频率的场频信号。”

苏晚晴想了想回答道:“艾米丽,我们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场频信号的生成与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关。你们可以尝试用一些具有特殊微观结构的材料,比如纳米晶体,来作为场频信号的发生器。然后通过调整材料的温度和压力等外部条件,来控制场频信号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