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评估结果的日子里,林远舟等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网络上对他们的指责声越来越多,甚至有人将他们与那些只追求利益、不顾环境破坏的企业相提并论。
“我们一定要尽快弄清楚情况,如果真的存在环境问题,我们必须马上整改。”林远舟坚定地说,“我们不能让技术成为破坏环境的凶手,这违背了我们的初衷。”
经过半个月的紧张检测和分析,环境科学团队终于得出了评估结果。林远舟、苏晚晴和陈宇三人焦急地来到评估报告发布会现场。
团队负责人李教授拿着报告,神情严肃地说:“经过我们全面的检测和分析,目前尚未发现‘折叠空间箱’和‘恒温场膜’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场能辐射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明显危害。但是,由于这项技术相对新颖,其长期影响仍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我们建议,相关企业要持续关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指标,定期进行检测,确保万无一失。”
听到这个结果,林远舟三人终于松了一口气。林远舟站起来,对着在场的媒体和公众说:“感谢李教授团队的辛勤工作。我们会按照建议,持续关注环境问题,定期进行检测。同时,我们也成诺,未来在研发新技术时,会更加注重环境影响评估,确保技术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这场环境危机暂时得到了缓解,但林远舟等人深知,这只是他们面临的众多社会问题中的一个。随着“混元场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还会有更多未知的挑战等着他们。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成功组建了跨学科研究团队,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混元场论”技术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在一次团队会议上,一位法律专家提出:“我们目前缺乏针对‘混元场论’技术相关应用的法律法规,这导致在面对一些问题时,无法可依。我们应该尽快推动相关法律的制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位伦理学家也表示赞同:“是的,而且从伦理角度来看,我们需要明确技术应用的边界,比如在教育领域,如何确保场力技术不会侵犯学生的隐私,在医疗领域如果未来应用相关技术该遵循什么伦理准则等,都需要有明确的规范。”
林远舟认真倾听着各位专家的发言,心中逐渐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各位,感谢大家的宝贵意见。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建议整理汇总,与政府部门沟通,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的制定。同时,我们研究小组也会继续深入技术研发,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充分考虑社会、伦理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随着跨学科研究团队的工作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解决方案被提出,社会各界对“混元场论”技术的态度也逐渐从质疑和担忧,转向了理性看待和期待。
林远舟看着团队成员们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感慨。从最初的“混元场论”理论提出,到如今技术应用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影响,这一路走来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他坚信,只要他们始终秉持着科技造福人类的理念,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就一定能让“混元场论”技术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而此时,在地球的另一端,天元集团的总部里,周正雄也在密切关注着林远舟等人的动向。他看着手中关于林远舟参与各种社会议题讨论和组建跨学科团队的报告,脸上露出了复杂的神情。
“这个林远舟,还真是不简单。”周正雄喃喃自语道,“看来我们之前低估了他。不过,这也说明‘混元场论’技术确实蕴含着巨大的价值,我们不能再掉以轻心。”
他叫来公关总监王强,说道:“你密切关注林远舟他们的跨学科团队,看看有没有我们可以参与的项目。我们要从这次的竞争失败中吸取教训,以后不能只盯着商业利益,也要关注技术带来的社会影响,否则,我们早晚会被市场和社会淘汰。”
王强点点头,转身离去。周正雄坐在办公桌前,望着窗外繁华的城市,陷入了沉思。而林远舟等人,则在斯瓦尔巴群岛的实验室里,继续为“混元场论”技术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他们不知道未来还会遇到多少困难,但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迎接每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