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院士突然指向雷达屏幕,三个新的光点正从西北方向高速接近:“是守护者同盟的歼击机!他们收到了我们的求救信号!”
林远舟看着光点组成的防御阵型,想起十二国元首承诺书上的签名。那些来自不同大陆的笔迹,在这一刻化作真实的护盾,将天元集团的战斗机逼向远方。他握紧掌心的黑石,感受到苏晚晴留在公式里的温暖——那是她在空难前设置的最后一道保险,用自己的场力特征作为空间屏障的钥匙。
“通知地面团队。”他按下通讯器,声音平静却坚定,“明天一早,开始在敦煌建设第一个谐振塔。”
陈宇的手指在操作台上飞舞,将刚才记录的场力数据加密传输:“需要联系地下抵抗组织吗?他们说能提供天元集团的武器参数。”
“不用。”林远舟看着舷窗外逐渐清晰的北京夜景,城市的灯光在云层下铺成金色的海,“苏晚晴既然能把硬盘送出来,就一定有办法传递更重要的信息。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让她知道,我们接收到了她的信号。”
小主,
王院士突然指向全息沙盘,敦煌的位置正在闪烁绿光,旁边跳出行新的文字:“镜像计划启动时间,月圆之夜。”那字迹娟秀却有力,与苏晚晴办公桌上的便签笔迹分毫不差。
林远舟将黑石贴在沙盘上,绿色光点突然扩散开来,在亚洲大陆的投影上形成六座虚拟的谐振塔。他仿佛看到三年前在废弃仓库里,苏晚晴抱着实验数据欢呼的样子,那时她的眼睛亮得像此刻窗外的星光。
“月圆之夜还有七天。”陈宇调出月球公转轨道图,“刚好赶在新秩序联盟的月球基地竣工前。”
“足够了。”林远舟的指尖划过虚拟谐振塔的轮廓,“我们要让所有国家都看到,场力技术能织就防护盾,而不是制造武器。”他看向王院士,“请通知守护者同盟,就说‘镜像计划’需要他们的谐振塔作为支点,共同编织这张全球防护网。”
专机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林远舟走下舷梯,刺骨的寒风里混杂着松枝的清香。王院士指着远处驶来的车队,车窗上的联合国徽章在晨光中闪闪发亮。
“国际联合监管委员会的人已经到了。”老人的声音带着如释重负的沙哑,“他们带来了十二个国家的场力监测数据,说要全程参与谐振塔的研发。”
林远舟的目光落在最前面的黑色轿车上,车窗缓缓降下,露出张熟悉的面孔——巴西总统的科学顾问,那位在地下抵抗组织密信上签字的女士正朝他挥手。她的胸前别着枚银色徽章,图案是交织的地球与星轨,与苏晚晴硬盘里的国际联合实验室标志完全一致。
“看来我们不是孤军奋战。”陈宇碰了碰他的胳膊,语气里带着久违的轻松,“苏晚晴这步棋,下得可真够大的。”
黑石在掌心微微发热,像是在回应远方某道相同频率的能量波。林远舟想起艾蕾娜说过的话:“文明的进步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无数个微小的信念在黑暗中相互感应。”他抬头望向渐亮的天空,仿佛能穿透云层,看到瑞士诊所里那个沉睡的身影,看到她嘴角或许正扬起的、了然的微笑。
车队驶离机场时,林远舟打开加密通讯器,输入苏晚晴硬盘里的最后一行代码。屏幕上跳出的全息投影里,六座谐振塔的三维模型正在缓缓旋转,塔尖的能量束在虚拟的地球上空交汇,形成个巨大的蓝色穹顶。
“开始吧。”他轻声说,仿佛在对空气里某个看不见的人承诺,“我们会完成你开始的事。”
通讯器突然弹出条新信息,发件人显示为“未知”,内容只有简短的一句话:“星溯者的观测站已经看到你们的光。”林远舟握紧黑石,感受着那股跨越星系的共振,在这一刻,他无比确定,他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