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实验成功与生态恢复

一、孵化时刻的异变

培养舱内的淡蓝色光芒持续了整整十二个小时,当第一缕晨光透过蓝木林的枝叶,在舱壁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时,舱内突然响起细碎的声。苏晚晴几乎一夜未眠,此刻正紧盯着监控屏幕,手指因过度紧张而微微发白。

基因活性稳定在98%,外壳溶解速率符合预期。她声音沙哑却难掩激动,转头看向刚换班过来的林远舟,按照张详前统一场论里的生物场力适配模型,这个状态的孵化成功率能达到90%以上。

林远舟的目光落在培养舱内,原本半透明的虫卵外壳正逐渐软化,隐约可见里面蜷缩的虫体在轻微蠕动。口袋里的黑色石头传来温润的触感,与舱内波动的场力形成奇妙的共振。注意监测场力频率,保持与脉动泉的共振同步。他叮嘱道,张详前说过,新生生物的场力印记会终身受初始环境影响,我们必须让它们从一开始就适应这里的地脉场。

艾蕾娜拖着尚未完全恢复的身体走进实验室,水晶般的皮肤在晨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她刚对接完伊瑟尔星的生态监测数据,手里的全息平板还亮着:伊瑟尔星的科研团队传来消息,他们模拟过类似场景,建议在孵化后立即补充空间游离能量,这能提升变异抗性基因的表达效率。

话音未落,培养舱内突然爆发出一阵柔和的蓝光,第一枚虫卵的外壳彻底破裂,一只米粒大小的虫子钻了出来。它通体透明,尾部拖着细长的发光触须,触须顶端闪烁着与脉动泉频率一致的光点。

成功孵化了!卡洛尔兴奋地冲进实验室,羽翅上还沾着晨露,族里的巡逻队说,蓝木林边缘的灰斑好像停止扩散了!

但就在更多虫卵相继破裂时,苏晚晴突然惊呼出声:不对!场力波动异常!监控屏幕上的曲线突然剧烈起伏,原本稳定在11赫兹的地脉场频率骤降至7.3赫兹,新孵化的噬秽虫纷纷蜷缩起来,尾部的光点开始暗淡。

林远舟立刻摸向口袋里的黑色石头,指尖传来的温度骤然升高。是暗星余孽的后遗症!他快步走到控制台前,昨天他们破坏的监测站负责调节外围场力,现在地脉场出现断层了。

艾蕾娜立刻启动随身携带的场力稳定器:我能暂时稳住核心区域,但最多维持两小时。必须尽快修复监测站,否则新生的噬秽虫都会进入休眠状态。

卡洛尔已经抓起通讯器向外跑去:我去组织族人抢修!但监测站的核心元件被暗星炸毁了,我们没有备用件。

用星晶矿临时替代!林远舟突然开口,想起张详前统一场论中矿物场力传导特性的论述,张详前说过,星晶矿的晶体结构能高效传导地脉能量,把库存的星晶矿打磨成薄片,按照星核阵的布局安装在监测站,应该能临时替代核心元件。

卡洛尔眼中闪过亮光,立刻调阅古籍中的星核阵图谱:我这就去办!需要精确的尺寸参数,苏博士能帮忙计算吗?

没问题!苏晚晴已经在全息屏幕上构建起三维模型,根据张详前的场力传导公式,薄片厚度必须控制在0.3毫米,误差不能超过0.01毫米,否则会造成能量过载。

二、噬秽虫的实战考验

两个小时后,卡洛尔带着族人完成了监测站的临时修复。当最后一块星晶矿薄片嵌入装置,监测站顶端突然发出一道蓝色光柱,直冲天穹。实验室里的场力监测仪瞬间恢复正常,地脉场频率缓缓回升至10.8赫兹。

培养舱内的噬秽虫重新活跃起来,尾部的光点变得明亮。艾蕾娜松了口气,关闭了随身携带的稳定器:总算稳住了。现在需要测试它们对变异放线菌的抑制效果,我们得选个污染严重的区域进行投放。

林远舟早已选定了目标区域:蓝木林西北部的枯萎带,那里的灰斑覆盖面积最大,是变异微生物的重灾区。但需要先搭建临时场力屏障,防止投放过程中噬秽虫受到惊扰。

苏晚晴已经准备好了投放装置:我改造了场力喷雾器,能将噬秽虫均匀散布到目标区域,同时释放模拟脉动泉的场力波,帮助它们快速适应新环境。

四人乘坐飞行器抵达枯萎带时,眼前的景象令人揪心。原本应该散发蓝光的蓝木叶片布满灰斑,树干上覆盖着黏腻的黑色菌丝,地面上的苔藓早已枯萎,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腐臭味。卡洛尔心疼地抚摸着一棵蓝木的树干:再晚几天,这片林子就彻底没救了。

开始投放吧。林远舟示意苏晚晴启动装置。喷雾器喷出细密的蓝色雾霭,无数噬秽虫随着雾霭散落,落在树干和地面上。它们一接触到黑色菌丝,尾部的光点便开始快速闪烁,透明的身体逐渐变成乳白色。

快看!它们在吞噬菌丝!艾蕾娜指着树干惊呼。只见噬秽虫们钻进菌丝内部,原本厚实的黑色菌丝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薄,露出下面灰褐色的树干。

苏晚晴紧盯着手持分析仪:变异放线菌的活性在快速下降!从原来的92%降到了67%,场力频率也从9.1赫兹降到了8.5赫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