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提议很好。”主任立刻回应,“科研中心会全力配合你们的数据建模工作。对了,星核文明的共振计划失败后,那些吞噬体是怎么扩散到三角座星系的?我们需要评估它们的传播路径,防止类似灾难重演。”
卡拉主动回应道:“吞噬体可以通过空间裂隙进行跨星系移动,星核文明覆灭后,部分吞噬体随着空间湍流扩散到了银河系和三角座星系。光影文明的祖先花费了上万年时间,才在星系边缘建立起能量屏障,暂时阻挡了它们的入侵。但最近几百年,屏障的能量在逐渐减弱,这也是我们向外界发送求救信号的原因。”
林远舟心中一凛:“看来建立星际生态监测网络已经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实时监控空间裂隙的变化,提前预警吞噬体的入侵。”
“这件事已经在推进了。”主任的声音传来,“银河系文明互助联盟的筹备会议上,各国代表已经同意启动监测网络建设,首批监测站的选址工作很快就能完成。不过,这需要光影文明提供吞噬体的能量特征数据,以便我们调整探测参数。”
“我们愿意全力配合。”卡拉的光粒子泛起明亮的光芒,“光影文明加入联盟后,共享技术与数据本就是应尽的责任。而且,星核文明的悲剧不能再上演,守护空间生态是所有文明的共同使命。”
此时,张详前已经将初步的评估标准框架传输到联合科研中心,全息屏幕上跳动着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数据:“各位请看,这是我根据星核文明的实验数据推导的负荷值计算公式,结合了统一场论中的维度能量参数和混元场论的空间平衡模型,经过了上百次模拟验证,准确率应该能达到95%以上。”
苏晚晴仔细核对着数据:“这个模型很完善,但还需要加入生态修复系数。如果某项技术虽然负荷值较高,但能通过配套的修复技术降低影响,或许可以酌情审批。比如我们在新星球使用的场力生态舱,虽然消耗能量较多,但能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整体负荷值其实是负的。”
“没错,这一点必须补充。”林远舟赞同地点头,“技术本身没有善恶,关键在于使用方式。我们制定准则的目的是规范发展,而不是扼杀创新。星核文明的错误在于只索取不修复,我们不能重犯同样的错误。”
凯伦将光影文明的吞噬体监测数据接入模型:“我已经导入了十万年来的吞噬体活动数据,模型的预警准确率提升到了98%。另外,伊瑟尔星的量子重构技术可以作为紧急修复手段,在空间出现微小裂隙时及时闭合,这一点也应该写入准则。”
陈宇抱着胳膊站在一旁,突然开口:“作为护航联盟的代表,我必须提醒一句,准则必须有强制约束力。之前天元集团就是因为没有监管,才敢走私场力武器,引发了多场地区冲突。建议成立跨文明的监管委员会,对违反准则的文明或组织进行制裁。”
“这个提议必须采纳。”主任的声音在通讯器里响起,“联合科研中心已经起草了《跨文明技术监管公约》,后续会提交给银河系文明互助联盟审议。一旦通过,所有联盟成员都必须遵守,违约者将被剥夺技术共享资格,甚至限制星际航行权。”
林远舟看着眼前忙碌的众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星核文明用覆灭换来的教训,正在转化为守护宇宙的力量。他口袋里的黑石泛起柔和的光芒,仿佛在呼应着这份跨越星系的共识。
卡拉的光粒子缓缓飘到窗边,望着远处泛着金芒的发光植物田:“星核文明的最后一位科学家在日志中写道:‘文明的终极追求不应是征服宇宙,而是与宇宙共生’。现在看来,你们正在实现他们未完成的愿望。”
张详前推了推眼镜,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正是统一场论和混元场论最终要指向的方向。宇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场力、物质、文明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只有维持平衡,才能实现真正的长久发展。”
苏晚晴关掉手中的检测仪器,露出释然的笑容:“或许这就是我们一路走来的意义。从被科学界嘲讽,到联合多国科研力量,再到现在推动跨文明技术监管,我们不仅在完善理论,更在寻找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
林远舟走到全息投影台前,看着星核文明遗址的影像与光影文明的史料在屏幕上完美融合,轻声说道:“星核文明的悲剧不是终点,而是警示。从今天起,我们要用更敬畏的心态对待宇宙,用更负责的态度发展技术。这份更新后的《空间能量开发准则》,就是我们对宇宙的承诺,也是对所有文明的责任。”
全息屏幕上,《空间能量开发准则》的标题缓缓浮现,下方罗列着“跨文明安全评估流程”“空间生态负荷值计算标准”“紧急修复技术规范”等一系列条款。这些条款中,既有星核文明用生命换来的教训,也有人类、伊瑟尔星、光影文明等多个文明的技术智慧,更承载着对宇宙生态平衡的敬畏与追求。
远处的光核矩阵重新启动,释放出稳定而温和的能量,滋养着这片刚刚经历过战火的土地。林远舟知道,这场关于暗物质吞噬体的战斗虽然结束了,但守护空间生态、规范技术发展的征程才刚刚开始。而星核文明覆灭的真相,终将成为照亮所有文明前行道路的警示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