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暗能量抑制装置的研发困境

雷蒙德一拳砸在旁边的控制台残骸上,怒吼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明明按照星核文明的技术改造了设备,为什么还会出现能量失控?”

林远舟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走到破损的发声器前,黑石在口袋里的震动逐渐平息。“不是设备的问题。”他指着核心区域残留的能量痕迹,“你们看,这些能量痕迹呈现不规则的旋涡状,是能量注入速度过快,导致核心区域的空间能量无法及时扩散,从而引发的能量爆炸。”

张详前推了推受损的眼镜,走到林远舟身边,点头认同:“林队长说得对。统一场论认为,空间对能量的承载能力存在临界值,超过这个临界值,就会引发空间扭曲,导致能量失控。我们之前低估了空间结晶矿的能量活性,按原速度注入,相当于在短时间内将过量的能量塞进了有限的空间,不爆炸才怪。”

“那我们该怎么办?”艾拉抱着闪灵,眼圈红红的,“如果不能解决能量注入的问题,抑制方案就要推迟了,域外文明的舰队随时可能发动攻击。”

苏晚晴看着破损的发生器,眼中充满了不甘:“我们已经尝试了各种可能的注入速度,但要么能量衰减严重,要么就会出现失控风险。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就在众人陷入绝望时,莉娅突然开口:“或许,我们可以用量子重构技术修复发生器,并对核心区域进行改造。”她调出量子重构技术的参数,“伊瑟尔星的量子重构技术能在原子层面重塑材料结构,我们可以将发生器的核心区域改造成‘分层式能量储存结构’,增加空间对能量的承载能力。同时,量子重构材料具有极强的韧性,能承受更大的能量冲击。”

“这是一个可行的方向。”林远舟点头说道,“但修复和改造需要多长时间?”

“如果全员投入,二十四小时内可以完成。”莉娅自信地说道,“伊瑟尔星的量子重构工程队已经抵达,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能在极端环境下高效工作。”

“好!”林远舟立刻做出决定,“莉娅,你带领工程队负责发生器的修复和改造。雷蒙德,你和你的团队负责清理实验室,修复受损的监控设备。苏晚晴,你重新核算能量注入的安全参数。张教授,我想听听你的意见,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能量注入过快的问题?”

张详前沉思片刻,走到虚拟演算台前,调出一组新的公式:“我认为,可以采用‘分阶段能量渗透’理论。统一场论指出,能量在空间中的传播是一个渐进的渗透过程,而非瞬间填充。我们可以将能量注入过程拆解为多个梯度,每个梯度对应不同的注入速度和能量强度,让能量逐步渗透到发生器的核心区域,给空间足够的适应时间。”

他在屏幕上画出一条阶梯状的曲线:“比如,我们可以将注入过程拆解为12个梯度。前三个梯度为低强度注入,主要是让能量适应空间环境;中间六个梯度为中等强度注入,逐步提升能量密度;最后三个梯度为高强度注入,完成能量填充。每个梯度之间设置30秒的缓冲期,让空间能量密度稳定后再进行下一个梯度的注入。这样一来,就能避免能量聚集导致的失控。”

林远舟眼前一亮:“这个思路很好!分阶段注入,既保证了注入效率,又能有效控制空间能量密度,避免超过临界值。”

苏晚晴立刻开始演算:“我来核算具体参数。按照12个梯度的设计,初始注入速度可以设定为5×10^9焦耳/秒,每个梯度提升1×10^9焦耳/秒,缓冲期30秒,总注入时间控制在十五分钟左右。这样计算下来,能量密度上升速度会稳定在预期范围内,不会出现失控风险。”

雷蒙德也点头说道:“如果采用分阶段注入,我们可以在每个梯度结束后,对场力环境进行一次全面检测,一旦发现异常,就能及时调整参数,安全性大大提高。”

艾拉抱着闪灵,兴奋地说道:“闪灵也同意这个方案!它说,分阶段注入能让空间结晶矿的能量‘循序渐进’地融入发生器,就像慢慢喝水一样,不会呛到。”

林远舟看着众人重新燃起斗志的脸庞,心中充满了信心:“好!就按张教授的‘分阶段能量渗透’理论执行。莉娅,修复改造时,记得在核心区域增加能量缓冲层,进一步提升空间的能量承载能力。”

“明白!”莉娅立刻带领量子重构工程队投入工作。只见十名伊瑟尔星工程师手持量子重构仪,围绕着破损的发生器站成一圈,水晶般的手掌发出柔和的蓝光。发射器的破损区域逐渐被蓝光覆盖,碎裂的金属零件开始重组,断裂的导流通道慢慢修复,核心区域的结构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量子重构技术真是神奇。”雷蒙德看着这一幕,忍不住赞叹道,“仅仅通过调整原子结构,就能快速修复复杂的设备,这是星穹文明目前还无法做到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晚晴一边核算参数,一边说道:“伊瑟尔星的量子重构技术确实领先。这次如果不是有他们的技术支持,发生器的修复至少需要三天,会严重影响方案进度。”

林远舟走到艾拉身边,摸了摸她毛茸茸的头顶:“新星球的能量感知生物也功不可没。上次预警域外文明的偷袭,这次又感知到能量的异常,闪灵可是我们的功臣。”

闪灵似乎听懂了林远舟的夸奖,发出欢快的嗡鸣,身体变得更加明亮。艾拉开心地笑道:“闪灵最喜欢听你夸奖了。它说,以后会一直帮我们监测场力环境,不让危险发生。”

二十四小时后,发射器的修复和改造工作顺利完成。改造后的发生器核心区域呈现出淡淡的银白色,分层式能量储存结构清晰可见,表面的能量导流纹路更加细密,新增的能量缓冲层散发着柔和的蓝光。

“林队长,发生器修复改造完毕!”莉娅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核心区域新增了三层量子缓冲层,能量承载能力提升了50%,完全满足分阶段注入的要求。”

苏晚晴也站起身,脸上带着疲惫但兴奋的笑容:“分阶段注入的具体参数已经核算完毕,12个梯度的注入速度、能量强度和缓冲时间都已设定好,输入到主控系统中。同时,我们在每个梯度结束后,增加了自动检测程序,会对温度、场力波动、能量密度等18项指标进行全面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个梯度。”

张详前推了推眼镜,说道:“我已经用统一场论对参数进行了验证,所有梯度的能量流动都符合理论预测,不存在场力冲突的风险。”

林远舟走到主控台前,看着屏幕上清晰的梯度参数和稳定的设备状态,深吸一口气:“各位,成败在此一举。这次测试,不仅关乎暗能量抑制装置的研发,更关乎银河系的未来。所有人各就各位,准备第二次能量注入测试!”

众人立刻回到自己的岗位,实验室里一片寂静,只有设备运行的轻微嗡鸣和屏幕上跳动的参数。艾拉紧紧抱着闪灵,闪灵的身体微微发光,时刻监测着场力环境。张详前站在林远舟身边,眼神专注地盯着屏幕上的场力矢量图。

“能量注入准备就绪,12个梯度参数已加载完毕,自动检测程序启动。”

苏晚晴的声音沉稳有力,双手轻轻放在虚拟操作杆上,指尖因些许紧张而微微泛白。“第一梯度注入准备,速度5×10^9焦耳/秒,强度1.2×10^8帕斯卡,倒计时10秒——10、9、8……”

林远舟的目光紧紧锁定在主控台的核心屏幕上,上面实时显示着发生器核心区域的温度、能量密度、场力波动三项关键指标。口袋里的黑石安静地贴着皮肤,传递出一丝安定的暖意,仿佛在无声地给予支持。

“3、2、1,注入开始!”

随着苏晚晴按下启动键,能量转化炉中的液态空间结晶矿能量化作一道淡蓝色的光柱,顺着优化后的量子导流通道缓缓流向发生器核心。屏幕上的能量密度曲线以平稳的斜率缓慢上升,温度始终稳定在-273.25℃,场力波动值控制在0.001赫兹以内,完全处于安全范围。

“第一梯度注入正常!”雷蒙德高声汇报,额头上的能量纹路平稳发光,“能量传输效率99.1%,导流通道无异常,缓冲层运行稳定!”

莉娅手中的探测仪显示着核心区域的结构数据:“分层式储存结构发挥作用了!能量均匀分布在第一层储存区,没有出现聚集现象。”

张详前微微点头,指着屏幕上的场力矢量图:“你们看,能量流动轨迹完全符合统一场论的预测,呈均匀扩散状。这说明分阶段渗透的思路是正确的,空间正在逐步适应能量的注入。”

30秒后,第一梯度注入结束,自动检测程序启动。屏幕上弹出18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全部显示为绿色合格。

“第一梯度检测通过,进入第二梯度!”苏晚晴毫不犹豫地按下切换键,能量注入速度提升至6×10^9焦耳/秒。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实验室里只有设备运行的嗡鸣和各项参数的播报声。第二梯度、第三梯度……第六梯度,每一个梯度的注入都平稳顺利,检测结果全部合格。能量密度曲线如同一条平滑的阶梯,一步步朝着目标值攀升,发生器核心区域的淡蓝色光芒越来越柔和,没有出现任何异常波动。

“第七梯度注入开始!速度1.1×10^10焦耳/秒,强度提升至1.8×10^8帕斯卡!”苏晚晴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就在第七梯度注入进行到一半时,闪灵突然发出急促的嗡鸣,身体的光芒变得忽明忽暗。艾拉立刻紧张起来:“不好!闪灵说,核心区域的场力出现了轻微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