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府案首

邱大人带着惊喜与期待,迫不及待地翻到最后那篇《论旱蝗相生之机理与应对疏》。

通篇读罢,他竟忍不住拍案叫绝!

“好一个旱蝗相生”之机理,但巧妙地避开了直接挑战“天罚论”,思路开阔,切中时弊,对策务实可行!此子大才!”

他激动地将这份试卷放入待呈送的那一叠最上方,心中阴霾一扫而空。

他甚至暗自猜测,这莫非是某位世家大族精心培养的子弟?

或是府尹大人的公子?但细想其名单,又觉不对。

无论如何,自己这一房能出此等佳卷,他脸上亦有光。

随着期限临近,所有试卷经过初阅后,又进入了更为严格的“轮阅”环节——由不同阅卷官交叉复核,以防遗珠或舞弊。

每位阅卷官都在自己认为优秀的试卷上画圈。

很快,一份考卷引起了所有阅卷官的注意——上面竟然密密麻麻集了六个红圈!

众人传阅之下,皆叹服不已。

其经义扎实,诗赋虽稍逊风骚但立意正确,律法题堪称范本,策论更是老辣惊人。毫无悬念,第七个红圈落下。

最终,这份获得满堂彩的试卷与另一份同样极为出色、但风格迥异的考卷被一同呈送到了主考官周大人案前。

主考官周瑞海仔细比对。

另一份试卷字迹华美,经义精深,文章锦绣,一看便知是底蕴深厚的书香门第所出。

而这份得了七个圈的试卷,则更显朴实刚健,尤其是律法策论,透着一股洞悉世事的练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精神。

“锦绣文章虽好,然为官之道,更需踏实肯干、明察秋毫之心。”

周大人沉吟良久,最终朱笔一圈,定下了名次。

当最终名次核定,拆开糊名时,所有在场官员都吃了一惊!

“清丰县,陈耀祖,年九岁?”

“竟是如此年幼的童生?还是乡野之地出身?”

“啧啧,真是英雄出少年!难怪文章既有灵气又不失沉稳!”

再看第二名,赫然是那位众人猜测的府城世家子谭群桦。

其父谭通判也在场,见状面色复杂,既有失落又有一丝释然——

败给这样一个凭真才实学取胜的寒门子弟,总好过败于其他官宦子弟。

更何况,不是第一才好,前段时间的风波,就连他自己都差点要被连累了。

现在也就当是避嫌。

放榜之日终于到来。

王府派往府城看榜的家仆,天不亮就守在贡院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挤到榜前。

他们从后往前,焦急地寻找少爷王富贵的名字,一直看到第四十几名才找到,顿时喜笑颜开。

接着,他们又赶忙寻找陈耀祖和刘文书的名字。

从后往前,再三确认没有刘文书后,两人心中已有数。

但当他们的目光下意识扫向最前方时,却猛地顿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