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场诗试的硝烟尚未散尽,第二场词试紧接着拉开帷幕。
此番由梅溪书院监院出题,他缓步上前,提笔挥毫,雪白宣纸上赫然出现两个灵动飘逸的大字——“行舟”!
“第二场,词试!题目‘行舟’!词牌不限,格律自选!
规则同前,半柱香为限,可抢答,可反攻!”周督学高声宣布,新的计时香随之点燃。
“行舟”二字,意象丰富,既可写江海泛舟之景,亦可寓人生际遇之思,更可寄胸怀志向之远。
比之“少年”,更多了几分画面感与哲理性,难度亦有所增加。
许是题目需更多时间咀嚼构思,这一次,并未出现刚点香就按铃的景象。
香火安静地燃烧了一小截,细长的香灰缓缓弯曲、坠落。
“叮铃——!”
终于,铃声打破沉寂!来自江东书院!
一位学子快步上台,吟诵了一首《浣溪沙·行舟》,描绘了烟波江上行舟的悠然景致,词句清丽,赢得一片掌声。
这一声铃响仿佛打开了闸门,紧接着。
“叮铃!”“叮铃!”“叮铃!”
铃声接二连三响起!无涯书院、紫阳书院、鸿儒书院……各方才子纷纷按铃!
陈耀祖此刻只觉文思泉涌,“行舟”这个意象触动了他脑海中无数相关的诗词佳句。
他深吸一口气,在鸿儒书院又一次按铃机会到来时,果断伸手拍响了铜铃!
“鸿儒书院,陈耀祖!”裁判唱名。
陈耀祖定了定神,大步上台。他摒弃了那些需要复杂用典的词牌,选择了相对自由、更重意境的《鹧鸪天》,朗声吟道: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此词一出,先写离别之景,继而以“浮天水”、“带雨云”勾勒出苍茫阔大的行舟背景。
最后笔锋陡转,由江头风波引出“人间行路更难”的深沉感慨!
将“行舟”的物理意象升华至人生旅途的哲学高度,立意顿显高远!
“好一个‘别有人间行路难’!此子见识不凡!”
“由景入情,由情入理,层层递进,妙!”
台下赞叹声四起。评委席上,几位大佬也露出讶异之色,显然没想到这个看似年纪轻轻的学子。
能作出如此沉郁顿挫、饱含人生体悟的词章。
璇玑山人微微颔首:“此词气韵沉雄,结句尤佳,直指世路艰辛,非寻常少年所能道也。”
陈耀祖心中暗松一口气,对自己的临场发挥颇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