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越说越觉得此计甚妙:“这模型,一来可以展现我们对老师毕生心血的理解与敬意;
二来,材料简单,不过沙石泥土,价值不高,却心意十足;
三来,制作过程本身,便是对水利工程的一次深刻学习和领悟!老师见到,必定欣慰!”
“妙啊!”王富贵一拍大腿,眼睛放光,“这个主意好!既不落俗套,又能送到秦老心坎上!耀祖哥,还是你脑子好使!”
姚宗胜也连连点头:“此礼甚佳!既能表敬意,又能显才学,更能见真心!就这么办!”
说干就干!陈耀祖立刻翻出珍藏的、由秦老当年留给他的《治水杂录》,根据里面的讲述,陈耀竹在脑中演练出来,慢慢的把图纸绘出来。
这个过程比较难,毕竟他们谁也没有见过实物,整个结构也不清楚。全靠陈耀祖自行摸索。
一直修修改改半个多月,图纸才出来,铺在桌上。三人围着图纸,开始仔细研究。
青岚峡工程结构复杂,包含拦河大坝、泄洪闸、引水渠、船闸等多个部分,如何用简单的材料精准地再现其神韵,并非易事。
“这坝体的倾斜角度是关键,关系到承压……”
“泄洪闸的闸门开启方式得表现出来……”
“引水渠的坡度要计算好,否则水流动不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只要一有空闲,三人便窝在小院的偏房里,叮叮当当,和泥垒石,忙得不亦乐乎。
陈耀祖负责总体设计和关键部位的搭建,姚宗胜心思缜密,负责细节打磨和比例校准。
王富贵则力气大,负责搬运材料和需要力气的部分。
他们用黏土塑造山体峡谷,用打磨光滑的石块堆砌坝体,用薄木片制作闸门,甚至用透明的鱼胶模拟水流……
过程中有争论,有失败,有推倒重来,但更多的是相互启发和合作的乐趣。
当最后一块“闸门”安装到位,整个微缩的青岚峡水利枢纽模型完整地呈现在眼前时。
三人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那模型虽只有三尺见方,却将青岚峡的险峻地势与水利工程的精巧宏大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梁一柱,一渠一闸,皆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对水利之道的理解。
王富贵摸着下巴,看着模型,忽然嘿嘿笑道:“不知怎么,看着这玩意儿,我好像觉得,要是真让我去修这么个大家伙,好像……也不是完全抓瞎了?”
姚宗胜也感慨道:“亲手做一遍,胜过死读十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