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楚地才女,远嫁秦廷
(一)郢都才女
楚国郢都的芈氏府邸,总似被一层温润的书卷气包裹。后院玲珑小筑的窗棂常年敞开,任凭竹简墨香与樟木的清冽气息交织弥漫,飘向庭院中那株百年古樟。十岁的芈玉便常蹲在这窗下的案前,小小的身子几乎被摊开的卷轴淹没。她手中捏着一支磨得光滑的炭笔,指尖轻点着一卷泛黄的《考工记》拓本,眉头微蹙成一个可爱的川字,可那双杏眼却亮得像淬了星光,死死盯着拓本上交错的榫卯结构图。
旁人见了只觉枯燥的齿轮联动、机关枢纽,在她眼中却是活灵活现的星图,每一个部件的咬合都藏着天地间的精妙规律。侍女绿绮端着冰镇的蜜水轻手轻脚进来时,只见小主子正全神贯注地在草纸上临摹,连屋檐下燕子筑巢时叽叽喳喳的吵闹声,都未曾分去她半分心神。案边散落着十几片削得规整的木片,有的被凿出细密的凹槽,有的刻着螺旋纹路,显然是她拆解机关模型的“战利品”。
“小姐,日头都快晒到案头了,夫人让您去前厅学女红呢。”绿绮将蜜水放在案角,轻声提醒。芈玉却头也不抬地摆手,炭笔在纸上划出流畅的弧线:“再等片刻,我刚看懂这弩机的连发装置。你看,这里加个回环弹簧,箭矢就能借着后坐力自动上膛,省去手动装填的功夫。”说着,她从木片堆里挑出两片半成品,手指灵巧地将一根细藤条缠绕固定,轻轻一扳木片机关,“咔嗒”一声脆响,前端的木“箭”竟真的弹起半寸。
绿绮看得目瞪口呆,伸手小心翼翼地碰了碰那木弩模型:“小姐这手艺,怕是宫里的巧匠都比不上呢。”芈玉嘴角扬起一抹得意的笑,眼底却闪过一丝与年龄不符的思索。她知道,这份对机关造物的痴迷,在女子只需精通琴棋书画的时代,是多么格格不入。
(二)家族的期许与隐忧
芈玉的天赋,让芈氏一族既惊喜又忧心。父亲芈启时任楚国司徒,每次看到女儿摆弄木石机关,都会忍不住摸着她的头叹息:“玉儿若为男子,定能拜将入相,为我芈氏争光。”可叹息声中,总有难以掩饰的遗憾。在这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女子的聪慧若不能用于相夫教子,反而可能成为祸端。
母亲则更为谨慎,常常将芈玉的机关图纸藏起,苦口婆心地劝说:“我的儿,女子多读书本是好事,可这些机关巧技终究不是闺阁女子该钻研的。将来你要嫁入好人家,靠的是温婉贤淑,不是这些旁门左道。”芈玉虽表面应承,背地里却依旧偷偷藏起书卷,在夜深人静时借着烛火研读。她心中总有个模糊的念头:女子为何不能凭才华立足于世?
族中长辈也对此议论纷纷。有长老认为,芈玉的天赋是芈氏的祥瑞,或许能为家族带来意想不到的机遇;也有长辈忧心忡忡,担心这份过于耀眼的才华会引来嫉妒与灾祸。毕竟,楚国朝堂暗流涌动,芈氏作为世家大族,本就处在风口浪尖,一个“不安分”的女儿,很可能成为政敌攻击的把柄。
这些议论芈玉并非不知,只是她天性中的倔强让她不愿妥协。她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机关研究中,仿佛只有在那些精密的结构里,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她不知道,这份坚持,将在不久的将来,彻底改变她的人生轨迹。
(三)政治联姻的开端
时光荏苒,转眼芈玉已长成十六岁的少女。彼时的战国烽烟正炽,秦国在嬴政的治理下日益强盛,铁甲骑兵横扫六合,吞并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楚国虽仍是南方大国,却在秦国的步步紧逼下日渐衰落,边境城池接连失守,朝堂上下人心惶惶。
为求自保,楚国大臣纷纷上书,提议与秦国联姻,以姻亲关系暂缓秦国的攻势。楚襄王犹豫不决之际,秦国使者带着嬴政的旨意前来——愿娶楚国公主或世家贵女为妃,以示两国友好。消息传回芈氏府邸,芈启彻夜未眠。他知道,这看似是荣耀的联姻,实则是将女儿送入虎口。秦宫深似海,更何况嬴政是出了名的铁血帝王,女儿此去,前途未卜。
可国难当头,家族荣辱与国家安危紧密相连。芈玉作为芈氏最出色的女儿,才貌双全,无疑是联姻的最佳人选。当芈启将这个消息告知芈玉时,她正在后院调试自己新做的水力舂米模型。听到消息的那一刻,她手中的木槌“啪”地落在地上,眼中闪过一丝震惊,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
“父亲,女儿明白。”芈玉抬起头,目光坚定,“国难当头,女儿愿为楚国,为家族分忧。”母亲在一旁早已泣不成声,拉着她的手反复叮嘱:“到了秦宫,切记收敛锋芒,万事以平安为重。娘不求你富贵荣华,只求你能好好活着。”芈玉握着母亲的手,眼眶泛红,却用力点头:“女儿晓得,定不负爹娘所托。”
(四)初入咸阳宫
临行那日,郢都飘着细雨。淅淅沥沥的雨丝打湿了青石板路,也打湿了离人的眼眶。母亲将一支雕刻着缠枝莲纹的羊脂玉簪插入她发间,这支簪子是芈家祖传之物,据说能避祸祈福。车队缓缓驶出郢都城门,车轮碾过积水的路面,溅起细碎的水花。芈玉掀开车帘,望着渐行渐远的故乡城楼,心中百感交集。有不舍,有忐忑,但更多的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一丝隐秘的期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经过半月的颠簸,车队终于抵达咸阳。远远望去,咸阳宫的轮廓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巍峨,巨大的城门如巨兽般矗立,朱红的宫墙高耸入云,几乎遮蔽了半边天空。门前侍卫甲胄鲜明,手持长戟,眼神锐利如鹰,透着令人窒息的威严。与楚宫的雅致婉约不同,咸阳宫的每一处都彰显着帝国的霸气与力量。
芈玉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身上的楚地锦袍。她身着一袭淡青色绣竹纹长裙,裙摆上用银线勾勒出楚地特有的兰草图案,长发挽成简单的垂云髻,仅插着母亲赠予的那支玉簪。在一众珠光宝气的秦国迎接队伍中,她的装扮显得格外清雅,却也带着一丝格格不入。
在侍女的搀扶下,芈玉走下马车,踏入了这座注定改变她一生的宫殿。脚下的汉白玉阶冰凉刺骨,甬道两旁的青铜鼎器散发着古老的气息。她抬起头,望着宫殿顶端盘旋的龙纹瓦当,心中暗下决心:这秦宫纵是龙潭虎穴,她也要凭着自己的智慧,闯出一片天地。
二、秦宫风云,危机四伏
(一)请安途中的挑衅
入宫第三日,晨曦微露。咸阳宫的琉璃窗格将初升的阳光折射成五彩的光斑,洒在汉白玉阶上,宛如铺了一层碎裂的金箔。按照宫中规矩,新晋的嫔妃需前往正宫向皇后请安。芈玉身着一袭淡蓝色楚地长裙,裙摆上用银线绣着栩栩如生的水波纹,行走间仿佛有流水在裙摆间荡漾。她略施粉黛,面色清雅,带着绿绮沿着玉阶缓缓前行。
“哟,这不是楚国来的‘才女’吗?”一道尖细的女声突然响起,打破了清晨的宁静。芈玉抬头望去,只见前方不远处的白玉栏杆旁,韩国公主韩姬正斜倚着栏杆,居高临下地看着她。韩姬是去年入的宫,因出身韩国皇室,又善于逢迎嬴政,在宫中颇有些势力,平日里向来眼高于顶。
韩姬身着一身正红色宫装,裙摆上绣着金线凤凰,凤凰的羽翼舒展,栩栩如生。头上插着一支赤金点翠凤钗,凤口中衔着一颗硕大的东珠,在阳光下闪烁着刺眼的光芒。她身旁簇拥着八名宫女太监,一个个昂首挺胸,眼神中满是傲慢,仿佛主子的威风也沾了几分。
芈玉停下脚步,心中了然。韩姬这是见自己一个楚国来的女子入宫,想给她一个下马威,好立立自己的威风。她压下心中的不悦,依着宫中礼仪,微微欠身行礼:“见过韩公主。”她的声音平静柔和,却带着一丝不容轻视的从容。
(二)凤钗失窃风波
“免了吧。”韩姬摆了摆手,语气轻蔑。她的目光在芈玉身上扫来扫去,像是在打量一件货物,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的笑容:“瞧你这一身打扮,清汤寡水的,怕是楚国穷得连像样的首饰都拿不出来了吧?这要是让陛下看见了,还以为我们秦国亏待了你呢。”
绿绮气得脸色发白,攥紧了手中的帕子,刚想开口反驳,却被芈玉用眼神制止了。芈玉淡淡说道:“公主说笑了,楚地风俗向来崇尚清雅,芈玉不过是遵循故土习惯罢了。况且,衣着首饰的好坏,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品行与才情。”
“品行才情?”韩姬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突然尖声笑了起来。可笑着笑着,她突然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发髻,脸色骤然一变,声音也拔高了八度:“我的凤钗呢?我头上的赤金点翠凤钗怎么不见了?刚刚还在的!”她猛地转向芈玉,眼神凶狠如狼,“一定是她!一定是这个穷酸的楚国丫头偷了我的凤钗!”
这话一出,周围顿时安静下来。路过的宫女太监纷纷围拢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这边,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韩姬见状,更是得理不饶人,一把抓住身边宫女的手,指着芈玉对身后的太监命令道:“来人啊,给我搜!仔细搜搜她的身上和随行的侍女,一定要把我的凤钗找出来!”几名膀大腰圆的太监立刻应了声,撸起袖子就要上前。
(三)智破诬陷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