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光语者与沉默之城

希望号如同一尾谨慎的游鱼,在瑰丽而危险的紫蓝色星云中潜行。星云内部的物质密度远高于外部,无数发光的尘埃和气团构成了视觉上的迷宫,能见度极低。短程扫描阵列在这里几乎成了摆设,反馈回来的图像模糊不清,充满了各种无法识别的能量回波和生物信号。

莉娜临时加装的“规则沉淀物”屏蔽层似乎起到了一些作用,希望号没有立刻触发任何明显的警报或遭到攻击。但舰桥内的气氛并未因此放松,反而更加凝重。未知,往往比已知的危险更让人心悸。

“环境参数复杂得要命!”莉娜盯着传感器上传来的、不断跳跃的数据,眉头拧成了疙瘩,“辐射水平起伏不定,重力场有微小的异常扭曲点,像是……踩在了一片看不见的礁石区。妈的,这鬼地方开车比考科目二还难!”

她一边抱怨,一边双手如飞,手动微调着引擎输出和姿态控制器,让希望号以一种近乎蠕动的速度,沿着她认为相对“安全”的路径前进。每一次微小的规避动作,都让舰体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张猛站在林墨身侧,如同最忠诚的哨兵。他的目光锐利地扫过观测窗外那些缓慢飘过的、散发着柔和生物荧光、形态如同巨大透明水母的生物。这些“星云水母”对希望号的经过毫无反应,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舒张、收缩,仿佛它们才是这片星云真正的主人。

“它们……似乎没有敌意。”张猛低声道,但握着武器的手并未松开,“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林墨微微颔首。他的感知扩散开去,眉心的“种子”与这片星云中某种无处不在的、微弱的灵性波动产生着极其细微的共鸣。这种感觉很奇特,不同于“噬界之暗”的死寂吞噬,也不同于“叛离者”秩序的冰冷压迫,而是一种……充满了生命韧性与悲伤的韵律。

他仿佛能看到,在无数岁月之前,“摇篮”文明或许也曾如此生机勃勃,而后却在“叛离者”与“噬界之暗”的双重压力下分崩离析。这些“星萤”,作为“遗民”,在这片被遗忘的星河中苟延残喘,发出微弱的求救信号……

就在这时,观测窗外掠过一片巨大的阴影。那并非天体,而是一个庞大的人造结构残骸!它的一半嵌入一块漂浮的小行星中,另一半暴露在星尘里,其建筑风格与“摇篮”遗迹有几分神似,但更加精巧,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发出微光的苔藓类植物,仿佛已经死去了无数年。

“又一个……‘摇篮’相关的遗迹。”林墨轻声道,声音带着一丝沉重。这些沉默的见证者,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陨落。

希望号继续深入。根据那断断续续的求救信号源方向,他们小心翼翼地调整着航向。

几个小时后,前方的星云尘埃忽然变得稀薄,视野豁然开朗。

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副令人震撼的景象。

那是一个由无数巨大、中空的、如同植物荚果般的结构组成的“城市”。这些“荚果”城市并非建立在行星上,而是如同岛屿般,漂浮在星云之中,由一些粗壮的、散发着莹莹绿光的藤蔓状结构相互连接。城市本身也并非金属造物,它们更像是某种活着的、半植物半晶体的生命体,表面流动着柔和的光晕,与整个星云环境完美地融为一体。

一些小型的光点,如同萤火虫般,在这些“荚果”城市之间轻盈地飞舞、穿梭。

然而,这片本该充满生机的城市,此刻却笼罩在一片诡异的沉寂之中。大多数“荚果”的光芒黯淡,连接它们的藤蔓光缆也显得有气无力。城市中几乎看不到任何活跃的迹象,仿佛整个文明都陷入了沉睡,或者……濒死。

“这就是……‘星萤’?”莉娜趴在观测窗前,瞪大了眼睛,“他们的城市……是活的?”

就在这时,希望号的传感器捕捉到,从最近的一个、光芒相对明亮的“荚果”城市中,飞出了一小群光点。它们的速度不快,径直朝着希望号而来。

“有东西过来了!数量……十二个!体积不大!”负责监控的队员立刻报告。

“全员警戒!但没有我的命令,不准开火!”林墨立刻下令。他能感觉到,这些光点并没有携带恶意。

希望号悬浮在原地,静静地等待着。

很快,那十二个光点飞近了。在近距离观测下,它们的真容显现出来——那是一种大约一人高的奇妙生命体。它们的核心是一团不断变幻、如同星云般瑰丽的光晕,光晕外围包裹着一层半透明的、类似水母胶质的物质,形成了大致的人形轮廓,但没有清晰的五官和肢体细节。它们移动的方式并非行走,而是轻盈地漂浮,身后拖曳着点点星辉般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