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数据暗战,与身份迷局的意外交汇

林晚晚的生活,仿佛瞬间被按下了加速键,同时在三四个棋盘上落子,每一步都需深思熟虑,如履薄冰。

沈氏遗产的无声接收

与沈老爷子的资产剥离计划,在极度保密的状态下紧锣密鼓地进行。顾言之旗下的数个离岸空壳公司被激活,作为法律层面的缓冲区和资金通道。那几家技术公司的核心团队,在沈老爷子派出的“安抚特使”以及林晚晚这边通过猎头给出的优厚条件双重作用下,大部分选择了留下,开始进行技术资料的秘密转移和备份。

整个过程静默无声,如同深海下的暗流。外界看到的,只是沈氏集团在风雨飘摇中,一些“非核心”、“不赚钱”的边缘业务和团队,因为资金问题而“自然”流失或解散。没有人会想到,这些被沈默弃如敝履的“石头”,正在被精心地打包,即将成为林晚晚构筑未来商业版图最坚实的几块基石。

(顾言之内心:这操作,简直像是在雷区里跳芭蕾,刺激!林晚晚这女人,胆子大,心又细,跟着她干,比我自己玩那些风投有意思多了。)

然而,刘副总提供的那个关于“沈氏地产核心数据库”的“投名状”,则是一个更加棘手和危险的“礼物”。

这份数据太过庞大和敏感,牵涉甚广,绝非那几家技术公司可比。直接接收,无异于怀抱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但放弃,又实在可惜。林晚晚与周薇及核心智囊团闭门商讨了数次,最终决定,不寻求完全占有,而是采用一种更隐蔽、更安全的方式——“影子备份”与“有限利用”。

(林晚晚内心:数据本身是死的,关键在于如何解读和使用。我们不需要拥有整个数据库,只需要在关键时刻,能调用其中我们需要的关键信息即可。)

一个精密的计划被制定出来:由周薇亲自挑选的、绝对可靠的网络安全专家(背景干净,与各方无涉),利用刘副总提供的密钥和内部路径,在沈氏集团内部网络因混乱而出现防御漏洞的特定时间窗口,潜入核心数据库,不进行大规模下载(那会立刻触发警报),而是针对性地、分批次地复制与未来城市规划、重点基建项目、人口变迁模型等相关的核心结构化数据,并进行多重加密和分散存储。整个过程必须快、准、静,如同手术刀般精准。

同时,林晚晚指示刚刚完成初步整合的“星辉科技”AI团队,抽调部分精锐,秘密成立一个数据分析小组,任务只有一个:利用“星辉”在算法和数据处理上的优势,对这些窃取来的“数据切片”进行深度清洗、挖掘和建模,目标是构建一个属于“启明资本”自己的、高度精准的商业环境预测和风险评估模型。

(林晚晚内心:沈氏用这些数据来盖房子,我要用它们来预见未来。这才是这些数据真正的价值所在。)

这是一场在暗网和数据深渊中进行的无声战争,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的风险。

身份谜团的谨慎推进

阁楼发现的手绘册子,被林晚晚妥善收藏在公寓的保险柜里。那行“变成晚晚”的小字,如同一个魔咒,不断在她脑海中回响。她几乎可以肯定,原主的性格巨变,与抚养她长大的叔父叔母脱不了干系,其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的家庭秘辛。

周薇对杨文远的持续监控,暂时没有突破性进展。这位前化学教练依旧深居简出,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他的旧书堆里。但周薇发现,他最近开始频繁出入市档案馆和几家大学的旧图书馆,似乎在系统性查阅十到十五年前的地方报纸和学术期刊。

(周薇内心:他在查什么?会不会和那个消失的‘林晚’有关?时间点似乎也对得上……)

林晚晚指示周薇,在不引起杨文远警觉的前提下,设法了解他查阅资料的具体范围和关键词。这是一条需要极大耐心和技巧的暗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