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谢恩

“嗯。”

国子监。

聚贤堂。

眼前是巍峨壮丽的宫殿,朱涛与朱标纷纷点头表示满意。朱元璋更是满脸喜色地望着聚贤堂,笑着说:“真气派啊,读书人在这里研习文章,仿佛置身龙宫一般。”

“一旦金榜题名。”

“便是飞黄腾达。”

韩国公李善长陪伴在朱元璋身旁,也露出笑容。

毕竟,他现在可是天下读书人的领袖!

刘伯温次之!

朝中多数官员,皆出自他们门下。

如今大明举办首次恩科,他和刘伯温势必有一人要主持此事。这无疑是件好事,也预示着国家日益强盛,自然令人欣慰。

“走。”

“进去看看。”

朱元璋笑着点头,随即迈步向前,率先进入国子监聚贤堂。身后的朱涛却莫名感到有些异样。这门口的石砖踩上去,似乎有些不稳,但他并未多想。

谁会在这等地方动手脚?

谁又敢在这关键时刻做手脚!

那无疑是自寻死路!

“举贤堂。”

“这个名字不合适,改为聚贤堂。要广纳天下才俊,怎能叫错名字,赶紧改过来。”

朱元璋对身旁的李善长交代完,李善长点头,随即转向朱标与朱涛笑道:“标儿,涛儿,自前朝以来,有多久未曾举行过科考?”

“回父皇。”

“自前朝至正初年起,至少已有二十年未曾开科取士。”

太子朱标果然学识渊博,回答得详尽周全,连朱涛也不得不佩服。论打仗,他朱涛在行;论治国理政,还得是朱标。朱元璋用人之明,由此可见。

“所以嘛。”

“咱大明的首次恩科,务必要办得妥妥当当!”

“让天下读书人知道,在咱大明求学为官,前途无量!”

朱元璋身为一代英主,自然胸怀大志。这是为国家储备栋梁之举,绝不能轻视。他嘴角的笑容愈发开怀,古往今来,又有谁比得上今日的自己?

“涛儿。”

“你统兵作战十分在行,可读书学习也不能荒废。咱们老朱家再不能因没读过书而吃亏。所以这次的恩科,我想安排你来担任大明第一届恩科的大试总监,你意下如何?”

朱元璋话音刚落,李善长的脸色却很难看。原本以为今日大试总监一职已是囊中之物,没想到却被如此安排。那今天叫他来又是为了什么?

是要抬举自己的儿子,让这些老臣看看?

“父皇。”

“还是由李相国担任更为妥当。”

“儿臣只通晓军政事务,若因不熟悉而耽误了恩科大事,那便是大罪。况且李相国也曾教导过儿臣,既是老师,自然应当在前主持,弟子怎敢僭越。”

朱涛虽然不太明白朱元璋的真实用意,但以他的才学,真要接手恐怕反而出丑,于是便顺势将重任交还李善长。

虽说李善长指导他的时间不长,但名义上也确实喊过一声老师。

这样的回应也算合情合理。

“是咱思虑不周了,善长,你觉得怎样?”

朱元璋似乎对朱涛的回答颇为满意,转头看向李善长笑着说道:“原本是担心你政务繁忙,不想让你太过劳累,可你这个弟子不肯替你分忧,那就只能辛苦你了。”

“圣上隆恩!”

“臣岂敢懈怠!”

“如此重责,令臣感激万分!”

“臣领旨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