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有功之人

“谢谢爹。”

朱标轻轻一笑,拱手谢过朱元璋,随即看了眼身边的朱涛。旁人都说刘伯温足智多谋,天下无双,可他今天却不再这么认为,自家老二才该是真正的谋略之首,仿佛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爹。”

“恩科北场的考题适当放低一些。”

“刚经历灾荒,又饱受战火。”

“能坚持读书、有出息的士子,想必不多。”

“所以。”

“该安排的就尽快安排。”

“别再让那些不安分的人跳出来。毕竟,大明江山,不该只照顾一半。”

朱涛望着满面喜色的父子俩,冷不防又补上这么一句。他给朱标出的主意虽显另类,却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圆满之策。但若将来科举步入正轨,就不能再用这种权宜之计了。

“嗯。”

“这道理咱懂。这是大明建国后的第一场恩科!”

“给予一些优待,不算过分。”

“往后就不能这么办了。不说耗费人力物力,光是那些言官们的口舌,就够人头疼。”

朱元璋点头表示赞同,太子朱标亦是如此。这些话都是经过权衡后才说出口的,谁也不会轻易损害朝廷颜面。更何况,此事还必须请一位德高望重的儒者出面主持,那就非宋濂先生莫属了。

因此,

这个方案并非轻易能成!

“对了。”

“爹。”

“到时儿子想举办一场国子宴,为银监司挑选人才。可这事也等不及北方恩科结束,毕竟大明宝钞即将发行,容不得半点延误。还请爹恩准。”

朱标又想起了大明宝钞的事,便朝朱元璋的方向看了一眼。

太子东宫之内。

“真得戴这个冠才能见那些读书人吗?”

朱涛任由宫女在自己头上摆弄,目光落在一旁神色淡然的太子朱标身上。他只戴着一顶乌纱翼善冠,神情轻松,朱涛不由得露出几分羡慕。太子戴帽,皇子却得束冠,规矩还真是麻烦。

“太子戴帽。”

“皇子束冠。”

“这是祖制。”

“礼制不可轻废。何况今天我们接待的是国子监的新进士子,若让他们觉得朝廷无礼,就不好了。”

太子朱标已经端正地戴好翼善冠,看着刚束好冠的朱涛,微笑着说:“大朝会上没见你戴过,今天这模样倒还真有几分书生气,挺不错的。以后进宫就保持这个样子吧。”

“大朝会时。”

“我是得胜归来的将军。”

“自然要带头做榜样,穿寒衣披战甲,才算配得上国士之名!”

“要是戴这顶冠。”

“岂不有辱本王的英名!”

朱涛轻轻甩了甩衣袖,那金光闪闪的蟒袍晃得人眼花,他笑了笑:“穿这样,父皇还以为我疯了。我还是喜欢穿白袍,那才像浊世中的翩翩公子,比这金灿灿的强多了。”

朱标轻笑着摇头。这弟弟什么都好,就是不守规矩让人头疼。他指着门口说:“该去见那些读书人了,别误了时辰。这些人,都是我大明未来的中流砥柱。”

“太子殿下驾到!”

“齐王殿下驾到!”

一声尖利的通传声打破了东宫的宁静,正在交谈的学子们纷纷望向门口。只见一人仪表堂堂,眼神坚定,头戴翼善冠,正是太子朱标。

“吾等参见太子殿下!”

“吾等参见齐王殿下!”

“殿下万寿无疆!”

大明并无跪拜之礼,学子们也都懂礼节,纷纷拱手行礼,向朱标和朱涛致意。

“免礼。”

朱标与朱涛亦不摆架子,含笑点头。这场国子宴从早到晚,宾主尽欢。朱标也借此机会,将多数才子收归麾下,选定了派往各地任职的人选。虽一时难辨品行,但从才学上看,确实都是可用之才。

“等户部将银监司设立完毕。”

“便可安排这些人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