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的苏醒和他带来的关于“观测者”与“源海”可能同源、且其规则存在“空隙”的惊人情报,如同在“初火营地”内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震惊过后,是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和一种奇特的、混杂着恐惧与希望的动力。他们面对的敌人层次远超想象,但至少,林逸用几乎陨落的代价,带回了第一缕可能撕开这绝望黑暗的“微光”。
指挥中心内,气氛凝重而专注。林逸依旧虚弱,无法长时间站立,被特许坐在指挥席旁的特制医疗椅上,身上连接着生命监测和规则稳定装置。但他的意识清醒,目光锐利,主导着这场至关重要的战术分析会。
主屏幕上,复杂的数据流和规则模型不断刷新,核心是两大块内容:一是从隐藏空间星环残骸中解析出的规则结构数据;二是林逸自身规则结构发生异变后、对那股“存在抹除”力量最直接的感知和记忆回放。
“首先,确认同源性的证据链。”林逸的声音沙哑但清晰。
“数据分析组报告:星环规则结构样本与【源海】基准规则数据库进行深度比对,核心逻辑层相似度达到91.3%。差异部分主要体现在能量表达形式和执行优先级上。【源海】规则更倾向于‘格式化重置’与‘基准维持’,而星环规则表现出更强的‘掠夺吸收’与‘信息提取’倾向。但底层架构高度一致。”
“指挥官规则感知回溯报告:其承受并解析的‘存在抹除’攻击,其规则瓦解模式与【源海】‘寂灭潮汐’的规则抹除效应,在根源频率上存在重叠区。可以判定,两者力量同源。”
结论确凿无疑。“观测者”的力量,极大概率与【源海】系出同门,甚至是其某种更激进、更黑暗的变体或分支。
“其次,关于‘空隙’。”林逸示意切换屏幕。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极其复杂的、由无数规则线条构成的动态模型,这是基于林逸的感知和星环数据构建的、“存在抹除”攻击的规则运行模拟。
“注意看这里,”林逸的手指指向模型核心处几个不断闪烁、时而同步时而产生微小延迟的节点,“它的力量强大,逻辑严密,但并非完美无缺。在发动攻击的瞬间,其规则力量的调集、凝聚、爆发三个阶段之间,存在极其短暂、但规律出现的规则流转间隙。这个间隙源于其力量过于庞大和复杂,不同规则模块在协同运行时产生的、无法完全消除的内禀性延迟。”
“就像一台无比精密的巨型机器,其内部齿轮咬合传动时,必然存在微小的、以我们的尺度几乎无法察觉的缝隙。但这个缝隙,真实存在。”
“这个间隙持续时间,根据我的感知和模型推算,大约在0.07至0.12标准秒之间,随攻击强度变化而波动。”
0.1秒左右的空隙!对于常人而言,一次眨眼都不止这个时间。但在规则层面的对抗中,这几乎是永恒!
“这……太短暂了!我们怎么可能捕捉并利用这种空隙?”一位工程师难以置信。
“常规手段确实不可能。”林逸平静地回应,“但我的【规则编织】,在吸收了部分星环规则特性并经历重创重组后,对其能量波动变得异常敏感。我可以在极近距离下,提前预判其攻击节奏,并尝试进行超高频规则干涉。”
“这需要难以想象的精准度和反应速度,并且需要庞大的能量支持,以及……一个能承受住干涉失败反噬的载体。”
他看向了屏幕上另一份报告——关于新获得的特殊资源【源生紫晶芯】的能量特性分析。
“紫晶晶芯的能量释放具有极高的瞬时爆发性和规则亲和性,其波动频率甚至可以模拟部分星环规则特征。或许……我们可以利用它,制造一种一次性的、超载运行的规则同步干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