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苏轼点了个赞

苏辙:“……算了,先把哥哥捞回来吧。”

韩愈:“……区区贬谪,又不是回不来了,基操勿6。”

杨炯愕然大笑,“没想到,老夫竟因为王勃出了一回风头。”

“这是不是就是伴君如伴虎?”

“是的,皇帝舍不得骂自己的儿子,就把下属拉来背锅。”

“那些大户人家经常打杀下人,就是这样了,自己的孩子犯错,打下人板子。”

“太子也不好做啊,那么多太子都死了。”

……

百姓们刚刚还觉得这皇帝爱妻子,还不错呢,现在更加共情王勃了。

没权没势的百姓,最容易受到欺压还不敢声张,跟那王勃一毛一样,打落牙齿和血吞。

皇帝,也只是一个会迁怒的人。

{公元675年,太子李弘猝死,李贤作为武则天的次子,继承了哥哥的太子之位,他一上位,立刻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

他召集当时的知名学者,共同为范晔的《后汉书》做注释,让李治刮目相看。

此后,李治又三次让李贤监国,在这期间,李贤又表现出了勤政爱民的一面,不仅获得了李治的褒奖,同时也得到了群臣的拥戴。

可李贤并没有想到,过于出色的表现,却为自己招来了母亲的忌恨。

当时武则天身边有一个名叫明崇俨的术士,他经常对武则天说,从面相上看,李贤将来做不了皇帝,而李显和李旦的面相,都非常尊贵,有当皇帝的命。

此后,武则天便经常找理由斥责李贤,说他不懂得应该如何为人子,为太子。

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皇宫中又开始流传,李贤不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母子关系愈发紧张。

公元680年,有人竟在东宫的马房里搜出了数百具铠甲,在经过武则天的亲信薛元超、裴炎等人的审理后,李贤的谋反罪名被彻底坐实。

李治一向喜爱李贤还为他说情,但武则天却说,此子心怀谋逆,应该大义灭亲。

最终,在武则天的极力推动下,李贤被废为庶人,在长安幽禁数年后,李贤又被流放到偏僻的巴州。

公元684年,武则天派左金吾卫将军丘神积前往巴州搜查李贤的住处,以防备谋反隐患。

结果,丘神积到巴州后将李贤囚禁别室,不久李贤自杀的消息传出,死时只有三十一岁。

唐睿宗李旦继位后,追赠李贤为“章怀”太子。}

【李显和李旦都当了两次皇帝,那明崇俨也没说错。

李治死后,他要即位必是一代明君,没有李旦李显那俩啥事,李隆基也得不到皇位,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