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夏明朗最后补充道,“设‘风羽’,由各队抽调经验丰富的老兵担任教官,专职新兵训练,务必使新入伙的兄弟尽快熟悉我军规矩、战法。”
草图之上,一个以“阵风”战兵为核心,“风眼”、“风巢”、“风羽”、“山鬼”为羽翼的清晰组织结构,跃然纸上。虽然目前许多位置还只是框架,甚至需要一人兼任多职,但一个权责分明、运转高效的军事组织雏形,已然确立。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月牙泉绿洲都陷入了一种有序的忙碌中。
赵铁山和石柱开始清点缴获和现有物资,规划仓库,分配营房,将工匠和医匠组织起来,搭建更完善的工坊和医护区域。“风巢”开始缓慢而坚定地运转。
王栓子则如同一个幽灵,带着他精心挑选出的第一批“风眼”成员,消失在绿洲外围的荒漠与山峦之中,开始编织他的情报网络。同时,对内的人员背景复核也在悄无声息地进行。
黑熊带着他的“山鬼”缕,深入黑石山脉熟悉地形,演练他们特有的狩猎与战斗技巧。
而被正式编入“阵风”战兵体系的四百新兵和三百老兵,则开始了以“丝”、“缕”为单位的整合训练。老兵带新兵,熟悉新的指挥层级,演练基础的攻防配合。虽然训练艰苦,但每个人都清楚了自己的位置和职责,那种归属感和秩序感,让整个队伍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夏明朗行走在忙碌的营地中,看着按照新的编制划分的区域,听着各级丝长、缕长们清晰的口令声,心中稍定。
建制,是根基。有了这副骨架,“阵风”才能承受更多的血肉,才能在未来更大的风浪中屹立不倒。这不仅仅是军事结构的调整,更是一个新兴势力开始走向正规化、体系化的标志。
西疆的格局,因月牙泉一战而改变。而“阵风”自身,也正在这场变革中,完成着一次至关重要的蜕变。从流寇式的挣扎求生,到如今根基初具、建制明晰,一条充满挑战却又无限可能的道路,已在脚下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