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蔡邕赠书结善缘

这次,蔡邕没有在宾客云集的大厅见她,而是在自己的书房接待了她。书房里堆满了书籍卷轴,墨香四溢,气氛肃穆而温馨。

见到女儿,蔡邕的神色比上次缓和了许多,他示意蔡琰坐下,目光落在她带来的笺纸上,微微颔首:“此纸甚佳,墨色沉而不散,且有清香,宜于藏书。”

“父亲过奖了。”蔡琰将笺纸奉上,“此乃女儿新试制的‘藏书笺’,特献与父亲,以供批注典籍之用。”

蔡邕接过,仔细看了看,又用手指捻了捻,眼中露出赞许之色:“纸质坚韧,纹理均匀,药香清雅而不夺墨香,确是用了心思。”他顿了顿,看向蔡琰,语气平和了许多,“听闻前日有宵小之辈当街生事,子龙处置得当,未使尔受惊,甚好。”

他竟然主动提起了赵云街头退敌的事,而且称呼“子龙”,语气中并无轻视,这让蔡琰颇感意外,连忙道:“劳父亲挂心。幸得赵师兄护卫周全。”

蔡邕点点头,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将谈话引向了正题。他摊开那几卷古籍,与蔡琰探讨起其中的造纸、染潢技艺。蔡琰发现,父亲虽然不亲自操作,但对这些古法原理的理解极为深刻,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父女二人就着竹简,一问一答,讨论得十分投入,竟有些难得的学术氛围。

讨论了近一个时辰,蔡邕似乎有些倦了,他靠在椅背上,看着女儿专注的侧脸,忽然轻轻叹了口气:“琰儿,你……很好。比为父想象的要好。”

蔡琰闻言,心中一颤,抬头望向父亲。这是她多年来,第一次听到父亲如此直白的肯定。

蔡邕的目光有些悠远,缓缓道:“昔日为父拘泥于经史,视匠作为末流,对你……多有苛责。然观你今日,以技艺立身,惠及文林,持身以正,处世以智,未尝不是一条正道。这世间,并非只有科举仕途一途可走。”

他停顿片刻,语气变得更加郑重:“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如今名声日盛,觊觎者众。朝中局势,波谲云诡,董卓跋扈,十常侍余孽未清,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你与子龙身处商贾之列,更需谨言慎行,明哲保身。切莫卷入是非漩涡,尤其是……王允等人之事,需格外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