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奉天殿首次朝会

大夏朝开国后的第一次朝会,奉天殿的铜钟刚敲过三下。

郑森身着十二章纹衮龙袍端坐在龙椅上,玄色衣料上的日月星辰纹样,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金线光泽。

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扶手边缘的龙纹浮雕时,他想起穿越前在博物馆里凝视《南明疆域图》的日子。那时只恨历史无法改写,如今却亲手撑起一个新朝,肩上的重量比龙椅的鎏金更沉。

目光扫过阶下文武百官,他刻意压下心底的波澜,只留帝王该有的沉敛。

站在最前的陈明遇、张家玉已换上新制的绯色官袍,身后的旧臣们却多是前明的青、蓝官服,这新旧交错的衣色,恰是乱世过渡里最真实的妥协,他必须稳住这份平衡。

“陛下驾到——”尖细的唱喏声落尽,陈永华捧着明黄圣旨上前,展开的动作稳得没一丝褶皱。

昨夜在灯下将圣旨誊抄三遍时,他连每个字的位置都反复核对,怕出错,更怕辜负陛下的信任。

新朝初立,每一份文书都藏着朝纲的根基,容不得半分马虎。

此刻他的声音透过殿内的寂静传得极远:“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立大夏官制,以定朝纲——钱谦益仍任礼部尚书,主持大夏首届科举;李寄任吏部尚书,掌官员选拔考核;洪旭任户部尚书,管粮税、商号及国库收支;张煌言任工部尚书,督建城防、水利及经世学堂扩建事宜……”

每念一个名字,阶下便有一人出列躬身,动作里藏着各自的心事。

钱谦益扶着案角起身时,青缎官袍的下摆扫过金砖,发出细微的摩擦声,鬓角的白发比上月厚了些,却比往日更显精神。

接过圣旨的瞬间,他指腹微微发颤。前明时他官至礼部侍郎,却整日在马士英、阮大铖的党争里委曲求全。

如今郑森将大夏首届科举交给他,这份信任不是爵位能比的,是让他真正能为读书人做些事的机会。

“臣钱谦益,谢陛下恩典,必不负大夏科举选才之责!”他刻意让声音沉下来,却掩不住眼底的释然。

李寄上前接旨时,动作比钱谦益利落得多,身着半旧的青布儒衫,与周围的官服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却自有一股读书人特有的清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