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进攻桂林

郑森走到窗边,目光落在院子里刚抽芽的柳树上。

枝条随风轻摇,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

他向陈永华解释,陈子壮虽与大夏为敌。

却非为一己私利,而是真心信奉大明、欲护百姓。

只是选错了依附的君主、走了错路。

“朕为他立碑,不仅是敬重他的忠义。”

“更要让天下人知晓,大夏并非嗜杀之辈。”

“而是能给百姓安身之所、给降兵活路的朝廷。”

郑森顿了顿,继续说道。

“也要让那些尚在观望的士绅、士子明白。”

“但凡真心为百姓谋事,无论此前属于哪个阵营。”

“大夏都会予以敬重,也会给他们施展抱负的机会。”

说罢,郑森转身回到御案前,提笔拟写圣旨。

圣旨中明令林察、方国安,攻克桂林后严禁劫掠百姓财物。

严禁焚烧百姓房屋,严禁伤害无辜百姓。

南明降官若愿为大夏效力,可依据其才能授予官职。

投降的士兵则尽数编入后备营。

愿意赴前线作战的加以训练,不愿作战的便遣往后方屯田。

所有人均享受军户待遇。

“咱们要的是百姓的民心、兵力的充实,而非百姓的怨恨。”

郑森放下笔,语气坚定。

“只有百姓认可、士兵信服,咱们的汉家江山才能真正稳固长久。”

陈永华接过圣旨,望着郑森的背影。

心中豁然开朗:大夏与南明最大的不同,从来不是兵力的强弱。

也不是武器的优劣,而是陛下始终清楚。

江山的根本在百姓、在人心。

而非满殿的金银珠宝与虚无的正统虚名。

郑森派人召来户部尚书洪旭。

询问广东税银的到账情况。

也询问北伐军粮草的储备是否足以支撑到攻克桂林。

他同时吩咐,需再与陈氏订一批铁器。

令其尽快将五千杆铁枪、一百门火炮送至南京。

军器局也要加快造炮速度。

攻克桂林后,收编的士兵需补充装备。

而下一步大夏还要稳定江南局势,为北上做准备。

洪旭躬身回话,一一禀明:广东的税银已到账八成,共计一百二十万两。

为北伐军准备的粮草足够支撑半年。

陈氏那边已传来答复,下月便可将铁枪与火炮送至南京。

且表示若陛下急需,可进一步加快生产速度。

桂林城外的官道上,尘土飞扬。

方国安率领五千骑兵疾驰。

马蹄踏在地上,发出“哒哒”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