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提防西南

南京养心殿里,郑森把西南送来的奏报扔在案上。

他指尖刚触到奏报边缘,便已猜到里面会写些什么。

林察的撤兵早在他预料之中,孙可望在昆明的动作,也没跳出他对这位大西军将领的判断。

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声响。

每一下敲击,都像是在敲碎孙可望试图构建的“正统”假象。

郑森心里对局势的盘算,正随着这声响逐渐清晰。

奏报里写着林察撤兵的经过,还有孙可望在昆明软禁永历、开科取士的消息。

那些字句落在纸上,却像映出了孙可望的野心与短视。

他以为抓了永历就能借到“正统”的名头,却没看清滇黔的士绅根本不会真心归附一个流寇出身的将领。

他越看,嘴角的嘲讽越明显。

这份嘲讽里,藏着郑森对对手的了然。

孙可望只看到了“正统”的好处,却没看到背后盘根错节的矛盾。

孙可望这步棋,看似走了“正统”的捷径,实则暗藏危机。

郑森清楚,滇黔的士绅世代扎根当地,对大西军本就有戒心。

大西军旧部里,李定国等人也早对孙可望独揽权力不满,这些都是迟早会爆发的隐患。

“陛下,孙可望这是想借永历的‘正统’名头,拉拢滇黔的士绅,再慢慢壮大势力,跟咱们分庭抗礼啊。”

陈永华站在一旁,语气凝重。

他跟着郑森多年,不仅知道郑森在意“统一”,更清楚孙可望一旦在西南站稳脚跟,会让大夏两面受敌。

北边要防清廷,南边又多了个割据势力。

他跟郑森多年,知道郑森最在意的就是“统一”,孙可望这一手,无疑是在给大夏的统一大业添堵。

陈永华甚至已经想到了后续。

若是孙可望真的拉拢到部分士绅,大夏要想平定西南,就得付出更大的兵力和粮草代价。

“分庭抗礼?他还没那个本事。”

郑森拿起奏报,指着上面“孙可望缺文臣,欲开科取士”的字句。

他的指尖在“缺文臣”三个字上停顿,眼里闪过一丝了然。

这三个字,恰恰暴露了孙可望的致命短板。

你看,他缺文臣,说明滇黔的士绅还没完全信任他。

郑森知道,那些士绅要么是明朝旧臣,要么是当地望族,宁愿闲居在家,也不愿给一个“陕西来的流寇将领”当差。

那些人祖祖辈辈在云南扎根,哪会轻易服一个“陕西来的流寇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