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钢铁洪流

与此同时,根据地内部的转移工作也在与死亡赛跑。扶老携幼的群众,扛着简陋行李,赶着瘦弱的牲畜,沉默而有序地沿着崎岖的山路向南撤退。队伍中不时传来孩子的啼哭和老者的叹息,但更多的是坚毅的眼神和互相扶持的身影。地方干部和赤卫队员声嘶力竭地维持着秩序,帮助困难家庭。野战医院的医护人员,抬着伤势沉重的伤员,艰难地跋涉在泥泞的路上,很多伤员因为颠簸和缺医少药,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空气中弥漫着悲伤、恐惧,但也有一股不屈的韧性。

贺龙和恽代英没有随指挥部先行转移。贺龙亲自赶往几个最关键的二线阻击点,用他那粗犷而充满力量的声音,为浴血奋战的将士们鼓劲,甚至亲自操起一挺机枪向敌人扫射,稳定摇摇欲坠的防线。恽代英则拖着病体,穿梭在撤退的群众队伍中,安抚情绪,解决突发问题,他的咳嗽声在嘈杂的人流中显得那样微弱,却又那样坚定。

血战黑松岭

黑松岭,成为北线防御战中最为惨烈的绞肉机。红八军二师四团,这个在历次反“围剿”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团队,此刻已到了油尽灯枯的边缘。

阵地上,早已看不出原本的样貌。浮土被炮火翻了一遍又一遍,到处是弹坑、焦木和残破的武器零件。牺牲战士的遗体层层叠叠,很多已经无法辨认。活着的战士们,军装褴褛,满面烟尘,眼睛因极度疲惫和亢奋而布满血丝。他们的弹药所剩无几,很多人刺刀已经拼弯,枪托砸裂。

团长在第一次敌人冲锋时就被炮弹片削断了腿,被强行抬下阵地。政委接替指挥,在打退敌人第二次冲锋时,抱着一捆手榴弹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现在指挥的,是一名年仅二十三岁的营长。

“同志们!坚持住!总指挥就在我们身后看着!多坚持一分钟,乡亲们就多一分安全!我们是红四团,死,也要死在阵地上!”年轻的营长声音已经嘶哑,他挥舞着一把卷刃的大刀,站在战壕的最高处,身影在硝烟中若隐若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敌人又上来了。这次是一个整营的兵力,在密集的机枪火力掩护下,如同黄色的潮水般涌上山坡。炮火早已将红军阵地犁了一遍,几乎找不到完整的掩体。

“打!”营长一声令下,阵地上残存的火力点喷吐出最后的火焰。子弹稀疏,却精准而致命。手榴弹在敌群中炸开,掀起一片血雨。

但敌人太多了,火力太猛了。不断有红军战士中弹倒下。弹药很快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