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反扫荡

“燧人氏”系统的预警如同精准的钟摆。十日后,日军潞安旅团下属一个加强联队,辅以大量伪军,总兵力近五千人,在多架飞机的侦察掩护下,兵分三路,呈钳形攻势,向独立第一旅初步建立的根据地扑来。敌军来势汹汹,扬言要“彻底铲除八路军独立旅,肃清治安区”。

日军的战术意图明确,利用兵力和火力优势,采取“分进合击,铁壁合围”的战术,企图将独立第一旅主力压缩在狭小区域内予以歼灭。

然而,他们面对的,并非一支固守待毙的孤军,而是一张已经悄然铺开的、由军队和人民共同编织的“无形之网”。

第一阶段:空舍清野,诱敌深入

早在日军出动之前,根据地的空舍清野工作就已基本完成。在各级组织和民兵的动员下,百姓们携带着必要的粮食和牲畜,扶老携幼,有序地撤入了深山老林预先选定的隐蔽点。水井被掩埋或投入秽物,磨盘被拆散隐藏,村子里除了搬不走的空屋,几乎什么都没留下。广袤的乡村变成了寂静的“无人区”。

林峰命令主力部队主动后撤,放弃了一些边缘村庄和易于被合围的区域。他利用“燧人氏”系统对地形和敌情的精确分析,将部队化整为零,以营、连为单位,隐蔽在日军预定合围圈外侧的复杂山地中,如同一只只收拢了利爪、潜伏在暗处的猛虎。

日军三路大军“顺利”会师于预定合围中心区域,却扑了个空。除了几座空村和偶尔冷枪袭击(由精干小分队和民兵执行),连八路军主力的影子都没看到。鬼子的气势汹汹,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第二阶段:麻雀乱飞,积小胜为大胜

面对日军的重兵集团,林峰绝不正面硬撼。他采取的策略是经典的“麻雀战”与伏击战结合。

【“燧人氏”战术辅助模块全开:实时监控敌军各部队位置、速度、间隔。标识敌军补给线、指挥节点、薄弱环节。】

系统如同一个无形的雷达,为林峰提供了近乎透明的战场态势。

“命令一团三连,在青石峪设伏,打击敌军左路搜索中队,速战速决,打完即撤!”

“命令特务营二排,夜间袭扰中路敌军营地,重点攻击其炮兵阵地和辎重队,制造混乱即可,不得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