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渊的异军突起,很快招来圈内自诩文豪的老牌作家们的不满。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他临渊不过一写网文的,有什么资格称‘武侠名家’!”
“现在名家二字如此泛滥了吗?是个人都敢称‘名家’!!”
“网文就是网文,别想着霍霍我们作家圈,临渊,他不够格。”
“写诗就写诗,别拿作家二字说事。全文荒谬之言,坚决抵制。”
作家们纷纷下场公开发起抵制,作家宗厚照更是放话要开启文战。
这天,王天正在书房码字,西红柿网编辑般若发来信息。
般若:“临渊大大不好了,出大事了。”
王天:“什么大事,怎么了?”
般若:“传统作家们发起抵制,说要跟你文战。”
文战?什么东西!!
退出聊天界面,王天打开浏览器,搜索起文战二字。
“文战”这个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传统。
在古代,文人士大夫们常常通过文字和辞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人进行辩论。
这种通过文字进行思想斗争的方式被称为文战。
“文战”较早用于指科举考试。唐代方干《送喻坦之下第还江东》诗:“文战偶不胜,无令移壮心”,这里的“文战”就是将科举考试比作一场战斗,考生们凭借自己的文才在考场上竞争。
宋代林逋《载答》诗:“文战谈围棋敌外,绛侯何事号功臣”以及《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汝今秋文战,或者得捷”等,也都体现了“文战”在当时科举考试这一用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战”有了新的含义,即文艺论战。
鲁迅在《书信集·致姚克》中提到:“此辈心凶笔弱,不能文战,便大施诬陷与中伤”。
这里的“文战”指的是通过文字、言辞的争辩或竞争,以辩论、批评等方式进行的思想斗争,双方通过文字表达观点,争辩论证,以达到争取胜利的目的。
在现代社会,“文战”常常出现在辩论赛、论坛、社交媒体等场合,人们通过文字交锋,辩论观点,展现自己的理论和观点。
此外,“文战”也可以用于形容两个文化、思想体系之间的竞争和冲突。
看完所有有关“文战”的内容,王天来了兴趣。
你要战,那便战!!
他王天不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