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低语的回响

“我们必须去。”黄凌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不只是为了找我父母的线索。杨萤也说了,这信号可能是某种还在运作的设备。万一…万一是和地脉能量相关的呢?万一有能帮我们更好应对辐射潮汐、或者稳定屏障的技术呢?锈锚岛等不起,我们也不能永远只是被动地挣扎求生。”

他看向受伤的钩索,看向面露忧色的老金和鼹鼠,最后目光落在杨萤身上。“我知道危险。但如果因为害怕就放弃…我们可能永远找不到改变现状的机会。我的感知和芯片,现在是唯一明确的向导。”

杨萤与他对视着,理性的分析告诉她鼹鼠的担忧无比正确。但科学家的好奇心和对真相的渴望,以及内心深处对父母未竟事业的一丝执着,让她无法说出反对的话。她点了点头:“信号源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不是研究所,都值得记录和调查。我们可以制定更谨慎的前进方案,加强侦察频率。我的设备或许能更精确地定位信号源,减少盲目探索。”

老金看着两个年轻人,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关怀,有担忧,也有一种看着后辈成长的欣慰和决然。他最终重重叹了口气:“妈的,就知道这趟活儿没那么简单。钩子需要相对稳定的环境休整,我们不能带着他继续冒险了。”

他做出决定:“鼹鼠,你负责护送钩索原路返回七号临时营地,那里有我们预留的物资和简易屏障。如果…如果十天内我们没有回来,也没有发出任何信号,你们就自行返回锈锚岛,把情况告诉公会。”

鼹鼠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只是沉重地点了点头:“明白了,头儿。你们…千万小心。”

简单的告别后,看着鼹鼠搀扶着钩索的身影消失在来时的嶙峋怪石之后,小队的气氛变得更加沉寂,也更加决绝。只剩下黄凌、杨萤和老金三人,以及一个更加明确却也更加危险的目标。

休整了半小时,补充了水分和能量棒,检查了所有装备的能量储备。杨萤忙着重新校准探测器,试图从那微弱的信号中提取更多信息。黄则闭目凝神,努力放大那种奇特的“回响”,试图抓住其规律。

忽然,杨萤低呼一声:“信号强度有极其微弱的周期性增强!虽然增幅不到百分之零点五,但确实存在…像是…某种同步脉冲?”

几乎同时,黄凌猛地睁开眼:“又来了!那个感觉…更清晰了一点!”这一次,他捕捉到的不再是一闪而逝的碎片,而是一段持续了约两秒的、有明确起伏规律的波动,像是在重复着某个简短的循环。

老金握紧了他的改装步枪,枪身上布满划痕,却保养得锃亮:“有规律就不是天然形成的。走吧,小子丫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记住,眼睛放亮,脚步放轻,在这鬼地方,多一分小心就能多活一口气。”

三人小队再次启程,向着信号来源,向着芯片低语的方向,也是向着更深沉的未知与危险,迈出了脚步。

脚下的路越发难行。巨大的地壳裂缝如同深渊巨口,时常阻断去路,只能寻找相对狭窄的地方惊险地跳跃通过。辐射尘雾浓得化不开,能见度有时不足十米,杨萤不得不持续开启便携式屏障发生器,消耗着宝贵的能量来抵御高浓度辐射的侵蚀。空气中开始出现诡异的、漂浮着的发光孢子,接触到屏障时发出轻微的噼啪声,不知是何种变异菌类。

黄凌胸口的芯片持续散发着温热,那奇特的能量回响出现的频率似乎略有增加,但每一次依旧短暂而模糊,像是在玩一场捉迷藏。杨萤的探测器则死死锁定着那个微弱的信号源,屏幕上的坐标在缓慢但稳定地变化,显示他们正在接近。

“距离预估还有五到七公里。”杨萤低声道,声音透过呼吸面罩显得有些闷,“但地形复杂度指数级上升,实际距离可能远超这个数。”

突然,走在前面的老金猛地举起拳头,做出了警戒的手势。黄凌和杨萤立刻停下脚步,屏住呼吸。

小主,

前方浓雾中,传来一阵令人牙酸的、密集的刮擦声,伴随着某种湿滑物体拖过岩石的粘腻声响。不是他们之前遇到的任何一种生物的声音。

黄凌集中精神,感知力向前延伸。他“看”到了…一片混沌而冰冷的能量场,由数十个微小的、移动迅速的个体组成,它们彼此能量相连,如同一个整体,散发着强烈的饥饿感和对一切生命能量的排斥。

“小心…”黄凌压低声音,“…是蚀骨种,但…是新型的集群!数量很多,能量反应很怪…”

话音未落,前方的雾霭被猛地搅动。

数十只只有家猫大小、形似蜈蚣与甲虫混合体的生物涌了出来!它们的外壳不再是常见的黑褐色,而是一种暗沉的、仿佛能吸收光线的灰白,无数细密的节肢移动速度快得惊人,复眼闪烁着幽蓝的微光。更令人不安的是,它们并非散乱地冲来,而是保持着一种诡异的、如同军队般的阵列,同步扑向三人!

“开火!”老金怒吼一声,改装步枪喷吐出火舌,高爆子弹精准地命中为首几只,将它们打得甲壳碎裂,汁液横飞。

杨萤则迅速切换武器模式,一把造型奇特的晶核动力手枪射出脉冲能量束,能有效穿透它们看似坚硬的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