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弘治皇帝朱佑樘(4)

海瑞:“革除佞幸、删削苛法,这是仁政,编订会典、慎刑狱,这是法治。弘治皇上此举,于国于民,功在千秋——比后世那些滥施刑罚的强多了。”

戚继光:“军队讲纪律,国家讲律法。《问刑条例》就像军规,清楚了才好执行。执法官吏贤明,好比将军公正,队伍才能带好。”

朱佑樘:“其实当时也怕改得太急招人骂,还好有刘大夏他们帮着论证。删残暴法令时候,有大臣说祖制不可改,我说祖制是用来保百姓,不是用来害百姓。”

朱祁镇:“我当年要是有这觉悟,也不至于冤杀于谦……律法这东西,确实得跟着时代变。”

朱由校:“编书我懂……《大明会典》比我做的木工图纸还复杂吧?”

杨士奇:“弘治皇上此举,既守住了朱家法度的根本,又改了不合时宜的枝节——这叫守正创新,后世得学着点。”

朱佑樘:“经济方面,我主张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力求节俭。军事方面,我维护统一,爱护武将,振兴军备。”

朱雄英:“爱护武将、振兴军备?弘治这是经济军事两手抓!武将不受气,打仗才卖力,比光让士兵饿肚子强。”

朱元璋:“轻徭薄赋才能稳住民心,兴修水利是打粮食的根本!当年我就是这么干的,佑樘这小子学到位了。”

朱棣:“维护统一、振兴军备?这脾气对我胃口!当年我五征蒙古靠的就是硬实力,武将得宠着才肯卖命——比某些猜忌功臣的强。”

秦良玉:“武将最怕受委屈,弘治皇上爱护他们,军队才有精气神!水利修好了,粮草充足,打仗才有底气——这叫后勤保障天花板。”

朱高煦:“振兴军备就得多造火炮!我当年带的神机营多猛!轻徭薄赋可以,但军费不能省——不然蒙古人来了咋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厚熜:“力求节俭?那宫里是不是连灯笼都省着点……我是说,省钱搞水利和军备,这账算得明白。”

海瑞:“轻徭薄赋则民安,兴修水利则食足,节俭则国用裕,爱护武将则边防固——弘治皇上此举,乃治国之全策,后世当效仿。”

戚继光:“军队强不强,看军备,军备强不强,看经济。弘治皇上这是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玩明白了——比光喊强军口号强。”

朱佑樘:“其实就是少折腾老百姓,让他们安心种地。水利修好了,江南那块年年丰收,军饷就有了着落。武将嘛,你敬他一尺,他能给你守好万里边疆。”

朱祁镇:“我当年要是多修修水利,也不至于打仗缺粮……佑樘啊,你这精打细算,比我会过日子。”

朱厚照:“那时候军饷够花,士兵伙食肯定不错吧?有没有烤肉吃?下次我去边关‘视察’,得尝尝。”

朱佑樘:“就知道吃!士兵的粮食是保命的,敢偷吃军粮,让戚将军罚你站军姿![捂嘴笑动态图]”

杨溥:“经济稳则国家稳,军备强则边疆安。弘治皇上这一套组合拳,打得又准又稳——这才是中兴的底气。”

朱佑樘:“最后说两点,第一,冷知识:牙刷是我发明的,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其实南宋就有牙刷了,成都中药博物馆还展出着一把宋代竹柄牙刷,堪称医史文物珍品。

但世界上第一把牙刷是我在1498年发明的,方法是把短硬的猪鬃插进一支骨制手把上。

2004年伦敦罗宾逊出版社出版的《发明大全》,列举了人类300项伟大发明,也把牙刷的发明权归到我名下了。”

朱佑樘:“第二,我一生只娶了一个张皇后,从不纳宫女,也不封贵妃、美人,每天就和皇后同起同居,过着平常百姓一样的夫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