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35)
朱元璋:“我再强调一遍,结尾不许说古文‘滚’,咱都是文明人……”
朱高煦:“文明?咱这不叫大明吗?”
朱元璋:“古文(滚)”
朱祁镇:“太祖爷,您刚不是不让说吗?”
朱祁钰:“皇兄怕不是在南宫待久了,记性差?太祖爷说的是‘结尾’不能说。”
朱祁镇:“没瞅仔细,当我没吱声。”
朱雄英:“好了好了,咱接着听故事。”
秦良玉:“快讲讲一条鞭法呗,我还挺好奇的。”
张居正:“所谓一条鞭法,这‘鞭’也叫‘一条边’,‘条编’啥的。核心就是变着法儿改赋和役的征收方式。
跟清丈田亩一样,也是嘉靖、隆庆那时候各地先试着搞,慢慢发展起来的。
皇上的功劳,就是支持把这法子推广到全国,算是中国古代赋役史上一次大变革,还为后来搞货币地租铺路。”
朱翊钧:“一条鞭法,就是把一个州县的赋役全搁一块儿算,按土地多少、人丁数量来摊,税和粮都交到官府。
一年的徭役,官府自己招人干。要是得出力的活儿,就折算成工钱,多少灵活调整。
要是交银子的,就算上损耗多加一点。反正不管是定额的、摊派的、给京城的、留地方的,还有土特产啥的,全揉成一块儿,按田亩收银子,由官府统一办理,所以叫一条鞭。”
朱厚照:“说白了就是税费打包一口价呗!以前又是交粮食又是出苦力,现在全折成银子,省得那些官吏变着法儿薅羊毛,这操作够现代!”
朱元璋:“早该这么改!当年收税跟剥洋葱似的,一层一层扒,老百姓苦不堪言。一条鞭法把账算明白,谁也别想浑水摸鱼!”
朱棣:“能让全国都按一个规矩来,不容易!我当年推海运,跟漕帮那帮人掰扯半天,这改革啊,得得罪多少靠老规矩吃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