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沿着去年西征的路线西进,沿途的小部落早已闻风丧胆,纷纷打开城门,献上粮草和向导。李砚不为所动,依旧按规矩办事——男子超过车轮高者斩杀,其余的纳入麾下,迁往后方。
这种铁血手段让西域诸国人心惶惶。有小国试图联合起来抵抗,却在神鹰部的铁骑面前不堪一击。铁鹰卫的重甲冲锋撕开防线,轻骑兵的弓箭收割生命,巨灵的咆哮更是让敌人闻风丧胆。
第一个被攻破的大国是“沙陀国”,该国信奉火祆教,国王自称为“火神之子”,拒绝臣服。李砚亲自坐镇指挥,先用强弩摧毁城墙,再让巨灵撞开城门,铁鹰卫如潮水般涌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沙陀国的士兵虽然勇猛,却挡不住重甲骑兵的冲击,他们的弯刀砍在鹰鳞甲上,只留下一道白痕,反被长矛刺穿胸膛。巷战持续了三天三夜,沙陀国的男子几乎被屠戮殆尽,国王被巨灵的象牙挑死在宫殿前,火祆教的神庙被付之一炬。
“将所有神像砸毁,换上腾格里的图腾。”李砚站在燃烧的神庙前,语气没有丝毫波澜。
士兵们立刻动手,将火祆教的神像推倒、砸碎,竖起刻有鹰隼图案的木杆——那是神鹰部的图腾,象征着腾格里的庇佑。
沙陀国的女人和孩子被集中起来,女人分给有功的士兵,孩子则被送往王城的学堂,由老祭司教导腾格里的教义,学习草原的语言和习俗。
“用不了一代人,他们就会忘记自己是谁,只知道自己是神鹰部的人。”李砚对木合亚说。
这种残酷的同化手段,在西征途中被不断复制。一个个城邦被攻破,一座座神庙被摧毁,西域的土地上,腾格里的图腾越来越多,神鹰部的旗帜插遍了绿洲与沙漠。
沿途的商旅起初惶恐不安,以为会遭到劫掠,却发现神鹰部的士兵只针对反抗的城邦,对商旅秋毫无犯,甚至还会收取少量盐巴或皮毛,为他们提供保护。
“只要缴纳过路费,就能安全通过。”李砚颁布了新的商道规则,“神鹰部保护所有商人的安全,无论来自中原还是西域。”
这道命令让商旅们大喜过望。以往他们在西域经商,要向沿途各国缴纳重税,还时常遭遇劫掠,如今只需缴纳少量物资,就能得到强大的保护,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
很快,丝绸之路重新变得繁忙起来。中原的丝绸、茶叶、瓷器,西域的宝石、香料、良马,源源不断地通过神鹰部控制的商道流通。李砚在沿途设立了十几个驿站,由次相派人管理,收取过路费,登记商队信息,这些收入很快就充盈了国库。
“大可汗,现在商道上的税收,比盐湖的收入还要多!”负责管理驿站的官员兴奋地汇报。
李砚并不意外。丝绸之路本就是财富的大动脉,控制了它,就等于握住了源源不断的财源。他用这些财富购买中原的铁器、工匠,补充西征的消耗,同时也让神鹰部的部众过上了更富足的生活。
西征的脚步并未停歇。李砚的目标是西域最西边的“大月氏国”,该国是西域最强大的国家,控制着通往中亚的商道,也是最后一个敢于反抗神鹰部的势力。
大月氏国的军队装备精良,有大量的骑兵和弓箭手,甚至还有几台从波斯传来的投石机。国王亲自率军在边境列阵,试图阻挡神鹰部的西进。
“又是一场硬仗。”木合亚看着对方严整的军阵,眉头微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