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编户齐民

“这些人都是财富。”李砚对负责安置的官吏说,“江南的能工巧匠多,让他们去百工营;农民就分给土地,教他们种土豆;就算是老弱妇孺,也能纺线织布,总有用处。”

短短半年,北方就接纳了超过二十万南方流民。他们带来了江南的纺织技艺、造船技术,甚至还有不少关于周军布防的情报。李砚让百工营将南北技艺融合,造出的新船更坚固,织出的丝绸更精美,连江南的商人都来抢购。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新增人口,李砚推行了“编户齐民”制度。他下令各州府重新登记户籍,无论草原部落、中原平民还是南方流民,一律编入户籍,记录姓名、年龄、田产、技艺,由官府统一管理。

“编户齐民,看似束缚,实则是保障。”李砚对秦老儒解释道,“有了户籍,他们才能分得土地,才能参加科举,才能享受朝廷的赈济。乱世用重典,治世靠制度,这户籍便是大秦的根基。”

负责编户的是神鹰卫与地方官吏组成的联合队伍。他们带着户籍册,挨家挨户登记,遇到隐瞒人口或田产的,便以军法处置。神鹰卫的狼与鹰成了最好的帮手——狼能嗅出隐藏的地窖,鹰能俯瞰村落的全貌,让那些想逃税避役的人无所遁形。

“以前在江南,官府只知道催税,哪管我们死活?”一个刚编入户籍的南方流民捧着崭新的户籍册,激动得热泪盈眶,“在这里,官府不仅给地,还给册子,说以后就是大秦的子民了,这日子才有盼头啊!”

编户齐民的推行,让李砚彻底掌握了北方的人口与资源。他根据户籍数据,合理分配土地与赋税,调整军队征兵的比例,甚至能精确地算出明年的粮食产量。这种掌控感,是他在草原时从未有过的。

如今的李砚,渐渐褪去了草原可汗的戾气,多了几分中原皇帝的沉稳。他不再事事亲力亲为,而是将政务交给秦老儒等文官,军务交给赵勇等将领,自己则有了更多时间享受生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清晨,他会去皇家马场骑一会巨灵,看着玄风率领的狼群在草原上奔跑;上午,他会在书房批阅奏折,偶尔与秦老儒讨论一番经史;下午,他会去百工营看看新造的器械,或是去农田里视察土豆的长势;傍晚,则与昭阳公主一起,陪着孩子们在宫苑里玩耍。

“陛下近来似乎清闲了许多。”昭阳公主为他披上外衣,轻声道,“还记得刚入草原时,您整日都在想着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