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第一个周一,木兰服饰会议室里气氛肃穆。长桌上摊开着数十件仿冒品,从粗制滥造的连衣裙到商标近似的外套,每一件都刺痛着在座每个人的心。
这是我们在周边六个县市收集到的仿冒品。法务部新聘的小李律师指着证据墙,初步统计,侵权商家超过三十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八家。
楚瑶拿起一件仿冒的经典款风衣,手指抚过歪斜的走线、廉价的纽扣,眼神逐渐坚定:不能再这样放任下去了。
宋卫国忍不住开口:瑶瑶,我知道你生气,但打官司耗时耗力。商场上这种事难免,咱们把产品做好就是了。
楚瑶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这不是忍气吞声的时候。如果我们现在不站出来,以后这个牌子就毁了。
她转向小李律师:我们需要怎么做?
取证艰难
维权的第一步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
小李律师带着助理前往柳县最大的仿冒品集散地——金辉服装城取证。他们刚拿出相机,就被几个彪形大汉围住。
谁让你们拍照的?为首的男子一把抢过相机,这里不让拍照不知道吗?
更令人震惊的是,市场管理人员随后赶到,不仅不制止侵权行为,反而要求小李律师删除照片。
这些都是小本经营的商户,你们大企业何必跟他们过不去?市场经理语带威胁,强龙不压地头蛇,这个道理不懂吗?
第一次取证无功而返。
与此同时,楚瑶在本地商界的处境也开始微妙起来。
在工商联的月度联谊会上,几个相熟的老板刻意避开楚瑶。终于,做建材生意的王总忍不住劝她:楚总,何必这么较真呢?仿冒这种事哪个品牌没遇到过?睁只眼闭只眼就过去了。
连一向支持她的林薇也透露:今天工商局的老周特意打电话来,说能不能私下调解。
突破契机
转机出现在一个雨夜。
那晚十点多,楚瑶接到旗舰店店长老陈的紧急电话:楚总,有个女孩在店里哭,说她买的衣服掉色,要投诉。但我一看,分明是仿冒品!
楚瑶立即赶到店里。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正抽泣着说:我攒了三个月工资才买的这件衣服,才洗一次就成这样了...
楚瑶仔细检查那件衣服,确实是粗劣的仿制品。但她注意到女孩手腕上起了一片红疹。
你这是...楚瑶关切地问。
自从穿了这件衣服就开始过敏,女孩哭得更伤心了,去医院花了好几百...
这一刻,楚瑶意识到问题远比想象中严重——仿冒品不仅损害品牌形象,更可能危害消费者健康。
她当即对女孩说:这件不是我们的正品,但你的医疗费我们负责。另外,我送你一件正品,希望你帮我们一个忙。
证据确凿
在女孩的配合下,维权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她不仅提供了购买凭证,还偷偷用手机录下了与商家的对话。录音中,商家公然承认:这就是仿的,但质量差不多,价格便宜那么多...
与此同时,小李律师改变了取证策略。他雇佣了专业的调查公司,以顾客身份批量购买仿冒品,获取了完整的销售链条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