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编城的政令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涟漪正缓缓扩散至交州全境。新币的推行虽在个别郡县遭遇阻力,但在甄若精心构建的盐铁专卖体系与军政司的威慑下,大局渐稳。然而刘封深知,真正的隐患往往来自视野之外。
这一日,水军都督周胤(周瑜之侄,由大乔引荐投效)呈上了一份特别的舆图。图上不仅精确标注了交州至江东的海岸线,更在东北方向绘出了一串珍珠般的岛屿,旁书小字“夷洲”(今台湾)。
“主公,”周胤手指点向夷洲以南一片模糊区域,“据疍民世代相传,由此再向东北,数日航程外有更大群岛,其上土人以渔猎为生,盛产硫磺。”
硫磺!刘封眼中精光一闪。这是配制“龙息”与黑火药的关键原料,交州境内产量稀少,一直制约着军工发展。
“航线可安全?”
“末将已遣三艘海鹘船探查月余。”周胤展开航海日志,“其间遇风暴折损一船,但确认航线可行。主岛方圆数百里,土人部落散居,尚无统一王权。”
一直静立旁听的大乔忽然开口:“妾身早年随商队到过彼处,土人称其地为‘琉球’。当地有火山终年喷烟,硫磺俯拾皆是。若能建立贸易,不仅可得硫磺,更可开辟通往倭国的中转航路。”
倭国?刘封想起史书中记载的倭女王国。若能打通这条海上商路,交州便可从边陲之地一跃成为联通东西的海贸枢纽。
“准。”刘封当即决断,“组建远征船队,由周都督亲领。挑选善于筑城的工匠、通晓农事的农户随行。不仅要取硫磺,更要在彼处建立永久据点。”
“末将领命!”周胤肃然应道。
十日后,龙编港旌旗招展。一支由五艘楼船、十二艘海鹘组成的远征船队整装待发。除了五百水军精锐,船上还载着二百匠户、百名农人,以及稻种、农具和建筑物资。
刘封亲临码头送行。海风鼓荡着他的披风,猎猎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