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势运初探

御前会议结束,一道道命令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迅速传达到大陈王朝的各个神经末梢。

整个国家机器,在陈稳回归后,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

韩通与张永德点齐兵马,筹措粮草,京畿大营日夜喧嚣,弥漫着大战将至的紧张气氛;

钱贵的巡察司更是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钟表,所有密探、暗桩全力发动,在汴梁城内编织着一张越来越密的搜捕网;

赵老蔫的工部实验工坊,灯火彻夜不熄,敲打、研磨、调试的声音不绝于耳,试图将那对抗幽能晶矿的设想变为现实;

而张诚与王朴,则一方面要统筹调度,支撑两线潜在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还要与南唐使臣钟谟进行不着痕迹的博弈。

置身于这风暴中心的陈稳,反而进入了一种奇异的忙碌与平静交织的状态。

他并未再次亲临前线,而是坐镇汴梁,如同定海神针,处理着雪片般飞来的奏章,决断着大大小小的政务。

登基时日尚短,但凭借此前在澶州、在焦土镇积累的治理经验,以及那远超常人的精力与专注,他处理政务的速度极快,且往往能切中要害。

更重要的是,在批阅奏章、听取汇报、乃至偶尔微服出巡,体察民情的过程中,他对自己身负的这股庞大“势运”,有了更为清晰的感受。

它不再是仅仅盘踞于体内、模糊不清的气旋。

当他在朝会上,看到众臣因他的决策而振奋,或因他的威严而凛然时,他能感觉到“势运”的流转会加快一丝,变得更加凝实;

当他批准一项有利于民的政令,或是得知某地因新政而民生稍苏时,那“势运”便会如同得到滋养般,隐隐壮大,散发出一种温和而蓬勃的生机;

甚至,当他站在皇宫高处,俯瞰着这座逐渐恢复生机的都城,看着街巷间升起的袅袅炊烟,听着市井中传来的喧嚣人声,他也能感受到一种微弱但持续不断的、源自万民的气息,丝丝缕缕地汇入他身后的“势运”洪流之中。

这并非单向的索取。

陈稳能清晰地感知到,这股磅礴的“势运”也在无形中反哺着他和他所统治的这片土地。

它让他的思维更为敏捷,精神更为集中,甚至在批阅奏章到深夜时,那种因“能力赋予”他人而产生的精神疲惫,恢复的速度也快了许多。

它仿佛一种无形的场域,笼罩着汴梁,笼罩着初步接受新朝统治的区域,潜移默化地增强着官吏的执行力,安抚着民众的不安,甚至……隐隐排斥着那些试图渗透进来的、带着恶意与混乱的气息。

比如,铁鸦军。

这一日,陈稳在赵老蔫的陪同下,视察了工部那间绝密的实验工坊。

工坊内,赵老蔫激动地向陈稳展示着他最新的研究成果——一个看起来颇为笨重、由众多大小不一的铜环、簧片和共鸣箱组成的奇特装置。

“陛下,请看!”

赵老蔫示意一名工匠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小块幽能晶矿碎片,放置在距离装置核心约一尺远的位置。

然后,他亲自摇动装置侧面的一个手柄,带动内部的精密机括。

一阵低沉而富有特定节奏的嗡鸣声,从装置的共鸣箱中传了出来。

起初,那块晶矿碎片并无异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