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前路之思

夜,深得只剩下风声。

武德殿偏殿的烛火,燃至半残,在微凉的夜风中摇曳,将陈稳伏案的身影拉长,投在身后巨大的舆图上,微微晃动。

钱贵早已带着新的指令离去,殿内只余他一人,以及那份关于铁鸦军残部活动的密报,静静躺在案头,如同一个无声的警示。

他并未立刻起身安寝,也无心再批阅其他奏章。

只是向后靠在椅背上,闭上了有些酸涩的双眼。

白日里,朝会上群臣关于新政推行、漕运税收、科举改革的种种奏对,似乎还在耳边回响;

汴梁城街头那喧嚣的市井声、码头力夫的号子声、格物院隐约的敲击声,也仿佛尚未散去。

这些声音,交织成一幅名为“陈朝气象”的画卷,鲜活,生动,充满希望。

然而,当这浮华散去,夜深人静之时,那潜藏在画卷基底之下的、冰冷而坚硬的现实,便无可避免地凸显出来。

铁鸦军。

赵匡胤。

信息碎片。

还有那遥不可测、却如芒在背的“终焉”。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扶手上轻轻敲击着,节奏缓慢而稳定。

思绪,却如同脱缰的野马,不受控制地奔驰起来。

从何时开始,自己走上了这条路?

是焦土镇那个为了活下去、只能拼命砍树的少年?

是那个为了守护家人、不得不拿起武器对抗刘都头的小小队正?

还是那个在澶州,被柴公赏识,开始接触更大天地的将领?

似乎每一步,都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向前。

起初,只是为了生存;

后来,是为了守护;

再后来,是为了终结这该死的乱世,让更多的人,能像汴梁城里的百姓那样,安稳地吃上一口饭,睡上一个安稳觉。

这目标,朴素而宏大。

他一度以为,这就是自己奋斗的全部意义。

建立陈朝,推行新政,整顿吏治,发展民生,抵御外侮……这一切,都指向这个目标。

他也确实看到了成效。

河北的田垄重新泛绿,汴河的漕船往来如梭,朝堂的风气为之一清。

体内的势运,因此而沉淀,而厚重。

这让他感到踏实,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并非虚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