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边贸冲击

初夏的风,带着汴河的水汽,吹拂过汴梁城繁华的街市。

西城羊角市,一家专营蜀锦苏绣的绸缎庄前,却不见往日的车水马龙。

掌柜的倚在门框上,望着略显冷清的街道,愁眉不展。

伙计在一旁小声嘀咕:

“掌柜的,这都第三天了,咱们从江南新到的这批‘雨过天青’缎,按往年早该被抢购一空,如今却……问价的都没几个。”

掌柜的叹了口气,用手中麈尾拂了拂并不存在的灰尘。

“唉,谁知道呢?许是近来天气燥热,贵人娘子们都不爱出门了吧。”

他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明镜似的。

并非客人不爱出门,也非他的货品不好。

问题出在西边。

几乎是在西境光幕出现、伪宋立国的消息传开的同时,一种来源不明、价格却低廉得令人咋舌的“吴绡”(一种仿吴地产的轻薄丝绸),开始悄然流入汴梁及周边州县的市集。

这种“吴绡”质地虽略逊于真正的江南上品,但色泽鲜艳,价格却只有正宗江南丝绸的六七成,甚至更低。

对于并非顶尖富贵、却又追求体面的中等人家,以及那些需要大量采买以充门面的中小官吏而言,吸引力巨大。

一时间,不少原本经营江南丝绸的店铺,生意大受影响。

这还仅仅是开始。

数日后,张诚在紫宸殿的常朝上,面色凝重地呈上了一份由户部整理的急报。

“陛下,近日市面颇不平静。”

“除丝绸外,来自岭南的蔗糖、沿海的海盐、乃至闽地的茶叶,均出现价格波动。”

“皆有来历不明、但价格低廉之货品冲击,致我朝官营及诸多正当商号,货品滞销,税收亦受影响。”

他顿了顿,补充了最关键的信息。

“经多方查证,这些低价货品,其源头……大多指向西边。”

“是通过一些边地的私下渠道,乃至走私,自那光幕……伪宋境内流入。”

殿内顿时响起一阵压抑的议论声。

“伪宋?他们哪来如此多、如此便宜的货品?”

“莫非是倾国之货,故意压价,扰乱我朝市面?”

“其心可诛!此乃经济之战!”

陈稳端坐御座,面色平静,心中却已了然。

这绝非简单的商贸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