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问道。
“回君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钱贵答道。
“根据内线消息,萧太后应当已经知晓。但她目前的主要精力,似乎放在平衡内部各部族势力,以及应对辽主逐渐亲政带来的权力格局变化上。对于边境民间互市出现的一些‘新奇南货’,只要不涉及军资铁器,她似乎并未给予过多关注,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陈稳微微颔首。
“她是个聪明人。些许玩物,尚不足以让她大动干戈。但此举,如同投石问路。”
他放下报告,走到北疆地图前。
“其一,可借此试探契丹贵族对我朝货物的喜好与需求,为日后可能的经济渗透积累经验;”
“其二,可微妙提升我朝货物在契丹人心中的地位,哪怕只是细微的心理优势,亦有助于未来博弈;”
“其三,也是借此观察,伪宋与契丹之间的经济联系,究竟紧密到何种程度。看看伪宋的商人,对我朝货物出现在他们的‘市场’上,会有何反应。”
张诚在一旁补充道:
“据雄州榷场那边的暗桩回报,已有契丹商人向伪宋商人打听类似货物。伪宋商人似乎对此并不知情,显得有些困惑。可见,伪宋对其境内工坊的技术革新和产品流向,掌控力并非无懈可击。”
“意料之中。”
陈稳淡淡道。
“伪宋内部,派系林立,信息流通未必顺畅。其工部体系,也远未如我朝般,能有效整合、推广新技术至民间工坊。这,便是我们的机会。”
他沉吟片刻,下令道:
“通知‘南风记’,此类试探性投放,可继续进行,但务必控制数量,保持隐蔽。货物种类,可再丰富一些,但仍需避开军资及敏感技术。”
“同时,严密监控契丹上层及伪宋方面对此事的后续反应。尤其是萧太后和那位逐渐长大的辽主,任何细微的态度变化,都需及时报我。”
“是!”
钱贵与张诚齐声领命。
陈稳的目光再次落在地图上那蜿蜒的边境线上。
边市暗战,无声无息。
这不仅仅是货物的流通,更是影响力、技术力和未来话语权的初步交锋。
在铁鸦军专注于维护宏大历史剧本的同时,他正从这些细微处着手,一点点地编织着属于自己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