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船上趣事

“但是,”大木博士话锋一转,眼中闪烁着学者特有的探究光芒,“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完全一样。就像同样是人类,生活在关东地区和生活在阿罗拉地区的人,肤色、饮食习惯、甚至部分生活习惯都会因为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宝可梦也是如此。阿罗拉海域的水温、盐度、洋流以及生态系统,都与关东地区不同。因此,阿罗拉的鲤鱼王群体,可能在体色的深浅、鳞片的大小,甚至是活跃的季节和地点上,存在一些细微的、我们尚未完全了解的差异。这些差异,正是生物多样性的迷人之处。”

杨灵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轻轻提了提钓竿,确保鱼饵还在原位。“博士,这让我想起我们之前在车上讨论的‘动态适应’。鲤鱼王虽然尚未在阿罗拉形成像雷丘、六尾那样显着的地域形态,但这种潜在的、微观层面的差异,或许正是地域形态形成的‘前奏’或‘基础素材’?在漫长的岁月中,如果阿罗拉的环境选择压力持续作用于这些细微差异,比如,某种体色的鲤鱼王更容易在特定的珊瑚礁区域躲避天敌,那么经过成千上万代的繁衍,是否可能最终演化出一个全新的、阿罗拉独有的鲤鱼王分支呢?”

“精彩的推论,杨灵!”大木博士赞赏地拍了拍手,“你已经开始用进化生态学的思维来思考问题了。这正是地区形态研究的核心——理解环境如何塑造生命。不仅仅是鲤鱼王,很多宝可梦都处于这种动态的适应过程中。有些变化显着,被我们明确归类为‘地区形态’;有些变化细微,需要精密的仪器和长期的观测才能发现。阿罗拉群岛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就像一个巨大的天然实验室,为我们观察这一过程提供了绝佳的场所。”

就在这时,小茂的浮漂突然猛地往下一沉!

“哇!来了来了!”小茂激动得大叫,手忙脚乱地想要提起钓竿。

杨灵眼疾手快,连忙上前一步,半蹲下身,大手稳稳地覆在小茂的小手上,帮他一起握紧钓竿。“别急,小茂!先稳住,感受一下力道!不要太用力拉,小心线断掉!”

一阵紧张的角力后,一道橙红色的身影伴随着无数水花被踢出了海面——果然是一只活力四射的鲤鱼王。它在甲板上“扑通扑通”地奋力弹跳着。

小茂看着挣扎的鲤鱼王,刚才的兴奋劲儿消退了一些,略带失望地说:“唉,真的是鲤鱼王啊……而且还这么小只。”

“哈哈哈哈,鲤鱼王。小茂,你的预言真的不错啊”

“死啊,狗杨灵”

大木博士笑着鼓励孙子:“做得不错,小茂。你成功钓起了航程中的第一只宝可梦,很有潜质哦。”他接着杨灵的话头,继续刚才的学术讨论:“杨灵刚才的比喻很形象,‘天然实验室’。事实上,阿罗拉地区由于由多个岛屿组成,其内部也存在微小的环境差异。比如美乐美乐岛和乌拉乌拉岛的气候、植被就有所不同。有研究表明,即使是同一种阿罗拉形态的宝可梦,在不同岛屿上也可能存在极其细微的亚种分化倾向。这对于我们理解‘物种形成’的早期机制,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岛屿生物地理学……”杨灵喃喃自语,他想起了自己阅读过的理论,“隔离是促进物种分化的重要因素。阿罗拉各岛屿之间的海域,就如同无形的屏障,限制了宝可梦种群的基因交流,使得适应不同岛屿环境的特征得以保留和强化。”他重新挂上一个鱼饵,将钓线再次抛入海中,动作流畅而稳定。“博士,我一直在想,地区形态的差异,是否不仅仅体现在外观和属性上?它们的行为模式、社会结构,甚至是与人类互动的方式,是否也受到了环境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