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生丝之战

日本三井洋行的代表山本一郎阴沉地说:我们必须给他一个教训。我建议立即停止收购中国生丝,同时从印度和日本调运生丝,以压低市场价格。

经过激烈争论,洋商们最终达成共识:联合抵制中国生丝,不惜血本打压价格。

五月初,生丝价格应声下跌。阜康丝厂的账房里,管事们急得团团转。总账房颤抖着汇报:东家,按现在价格,我们每包生丝要亏损二十两。八万包就是一百六十万两啊!这还不算利息和仓储费用。

胡雪岩却异常镇定,他拿起算盘飞快拨动:暗中再收购两万包。要分散到各地分号去收,不要惊动市场。另外,让丝厂加班加点生产,我们要用质量说话。

这场商战很快波及整个江南地区。六月里,太湖畔的蚕农们陷入恐慌。往年这时,洋行的买办早带着银票来收购蚕茧了,可今年却不见人影。许多蚕农只好把蚕茧运到上海,求阜康丝厂收购。

七月初的一个雨夜,胡雪岩正在钱庄核对账目,忽接急报:市场上出现大量阜康钱庄的空头银票,引发挤兑风潮。

东家,今天兑出去一百二十万两,存银撑不过三天。钱庄经理面色惨白,更麻烦的是,市面上流传谣言,说咱们的丝厂要倒闭了。

胡雪岩沉思片刻,立即吩咐:第一,连夜从杭州总号调运现银;第二,明日照常营业,所有兑付不得拖延;第三,派人去查这些空头银票的来历。

更棘手的是,这时传来消息:两江总督左宗棠因与李鸿章政见不合,暂时无法调动官银相助。屋漏偏逢连夜雨,胡雪岩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然而转机出现在最危机的时刻。八月中秋这天,法国永兴洋行的买办朱葆三悄悄来访。在后花园凉亭里,他透露了一个重要情报:英国洋行年底必须结算回国,他们比我们更着急。而且,日本生丝今年歉收,印度丝质量又不及太湖丝......

胡雪岩敏锐地抓住这个机会。九月九日重阳节,他在外滩最豪华的礼查饭店设宴,邀请各国洋商。宴会厅内水晶灯璀璨,但气氛却格外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