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盘已经铺开。我在下一盘大棋,艾尔海森。阿扎尔……只是其中一枚关键的棋子,无论他愿不愿意,都已被卷入局中。”

艾尔海森凝视你片刻,缓缓靠回椅背,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如同寒风吹过枯叶。

他摇了摇头,动作幅度极小,却清晰地传递着不赞同。

“作为(短暂的)室友兼(被迫的)战略观察员,我务必提醒你——”

他的指尖点了点桌面,如同敲击棋盘边缘。

“执棋者固然掌控方向,但棋局瞬息万变。最危险的不是明处的敌人,而是自以为掌控全局时,被阴影中扑出的鹰隼啄瞎了双眼——大意,是天才的坟墓。”

他的比喻精准而冰冷,带着艾尔海森式的、近乎残酷的清醒。

时间在日复一日的备课、讲课、研究、以及这间咖啡馆的暮色低语中悄然流逝。

教令院表面依旧运转如常,但一股无形的暗流在涌动。

你敏锐地察觉到,阿扎尔开始刻意回避与你的一切直接接触。

你的课程简报石沉大海,约谈请求被塞塔蕾以“贤者日程繁忙”为由婉拒,甚至在智慧宫的廊道远远望见,他也会立刻转身拐入岔路,那匆匆的背影透着一种狼狈的戒备。

直到那日。

教令院的公告板前人头攒动,议论声如同滚烫的油锅。

一则重磅消息像投入湖面的巨石,在须弥学术圈掀起滔天巨浪——大贤者阿扎尔于权威期刊《虚空之光》发表了最新鸿篇巨制:《赤王陵地脉与古星垣映射关系新证》。

你站在人群外围,冷眼扫过公告板上的摘要。

那华丽的辞藻堆砌,那宏大却空洞的命题切入,无一不散发着阿扎尔特有的、浮夸而功利的学术气息。

然而,当你目光触及文中引述的几组核心数据模型和关键论证逻辑链时,一股冰冷的火焰瞬间从脚底窜至头顶!

那些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是你多少个日夜在梨多梵谛天文台穹顶下,伴着孤灯与星图投影仪,亲手测量、反复核验、一笔一划记录在私人观测日志上的结晶!

那些逻辑骨架……严丝合缝,环环相扣,是你从赤王陵遗迹的冰冷石壁和散落卷轴中抽丝剥茧,融入自己对星轨的独特理解,才艰难重建的理论框架!

它们此刻,却被冠以阿扎尔的名字,堂而皇之地镶嵌在这篇金光闪闪的“奠基之作”里,成了他学术皇冠上最新、最耀眼的宝石!

评论界一片沸腾,赞誉他为“沙漠星象学继洛伊·德·圣西尔之后的又一伟大奠基人”。

多么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