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惊世推论初成形

白衣盗 囹咙 1430 字 6天前

· 后续: 太子圈禁至死,太子妃“抑郁而终”,家眷“酌情安置”。查抄记录简略。

· 疑点: 当年构陷主谋是谁?太子是否有血脉存世?

笔尖在此停顿。李致贤的目光在这三个板块之间来回逡巡。然后,他深吸一口气,在那张空白宣纸的中央,用力地画下了一个圆圈,将三者全部囊括在内。并在圆圈中心,重重地写下了两个触目惊心的字:

龙孙。

推论的核心,就此浮现。

假设:茂儿爷,就是先太子流落在外的遗孤,当朝皇帝的亲孙,拥有最纯正嫡系血脉的“龙孙”。

那么,所有的线索,似乎都能在这个惊世骇俗的假设下,找到合理的解释:

1. 动机: 他的所有行动,根本目的并非劫富济贫,而是为父复仇与追查真相。他针对的贪官污吏,极可能就是当年参与构陷太子、或在其后得益的帮凶与爪牙!他在搜集他们的罪证,如同猎人搜集猎物的皮毛。

2. 玉佩: 他关注甚至盗取第二鸿手中的玉佩,是因为那本就是属于他父亲的信物,是证明他身份、揭露当年阴谋的关键之一!他手中,很可能就持有另一枚玉佩!

3. 能力与根基: 他能在京城,在官府的追捕下活动自如,除了自身本领高强,更因为他拥有一个庞大而沉默的支持网络——那些受过太子恩惠、以及被他“劫富济贫”行为惠及的底层百姓。这种拥护,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普通民众对盗匪的态度,带有一丝对“落难王孙”的隐秘同情与忠诚。

4. 行为矛盾: 他解救李致贤,可以解释为不希望一个看似在认真查案、可能触及真相的“清官”轻易死掉,或者不愿意因为一个官员的死导致旧城区遭到毁灭性打击,影响他的藏身和活动。他对官府的挑衅,既是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展示,也可能是一种试探,试探李致贤的立场与能力。

5. 陈望之死: 灭口陈望的势力,正是当年构陷太子的元凶或其残余,他们绝不允许任何可能指向太子血脉存世的线索被发现。这从反面印证了茂儿爷身份的特殊性与敏感性。

一环扣一环。

这个推论,完美地将玉佩的神秘、茂儿爷的异常、旧案的冤屈,串联成了一条清晰的逻辑链。

李致贤放下笔,后背已被冷汗浸湿。他被自己这个大胆的推断震撼得无以复加。这已远超普通的刑名案件,这是足以动摇国本、引发朝堂地震的惊天秘辛!

如果这个推论成立,那么他李致贤现在所做的,就不再是简单的缉拿盗匪,而是在卷入一场涉及皇位继承、血统正朔、以及十几年前一桩巨大冤案的巨大政治漩涡!

小主,

他该如何自处?

是继续恪守臣子本分,将这位可能的“龙孙”作为钦犯缉拿归案,维护现有的律法与秩序?即便这秩序是建立在昔日冤狱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