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水一样平静地流淌。在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平安的身体恢复得比预想的要好。
虽然走路比常人慢些,右手也不太灵便,但日常起居已无大碍,甚至能骑着电动三轮车在村里慢慢转悠了。
秀玲也辞了工,专心在家照顾平安。起初,这种二十四小时相伴、无需为生计奔波的清闲,让她觉得像是偷来的时光,充满了失而复得的珍惜。
她变着花样给平安做营养餐,陪他做康复,在院里晒太阳,说些闲话。
可时间一长,两个忙碌了一辈子的人,竟都有些无所适从。
家里的大事小情有平安,大丽,杜安泰、马桂兰他们时常管着,他们仿佛一下子从生活的漩涡中心被推到了安逸的岸边,看着别人忙碌,自己却使不上劲,心里空落落的。
一天下午,平安骑着三轮车,漫无目的地在路上闲逛。不知不觉,车子晃悠到了村北头的大路口。
这里是从省道进入他们村的主要通道,旁边还有一个公交站台,偶尔有等车的人。他的目光,被路口一栋贴着红色“出租”告示的门面房吸引了。
那房子之前是开小超市的,后来不知怎么关门了。
位置说起来是好,把着进村的路口,人来车往。但仔细看,问题也明显:房子两侧绿化带的树木长得过于茂盛,枝杈都快伸到路中间了,加上房子本身有些退后,过往的车辆若不特意留意,很容易就一闪而过了。
一个念头,像颗种子,突然在平安还有些混沌的脑海里扎了根,并且迅速疯长——开个饭店。
他年轻时就开过饭店,秀玲也是做家常菜的一把好手。不图赚大钱,就做周边几个村的熟客生意,能把房租赚出来,够他们老两口吃喝用了,顺便把这无聊的日子打发掉,就比现在这样干闲着强!
这个念头让他激动起来,浑身都充满了久违的干劲儿。他调转车头,急匆匆地往家赶。
回到家,平安把自己的想法跟秀玲一说,竟然遭到了反对。
“啥?开饭店?”秀玲正在摘菜,闻言手停了下来,眉头拧得紧紧的,“你身体才刚好点,哪能经得起那个累?再说那地方,我看着就不行!两边树那么密,车‘嗖’一下就过去了,谁看得见?咱投钱进去,万一打了水漂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