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教室时,她的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却多了一种破釜沉舟的坚定。她无视了周围投来的各种目光,默默坐回自己的位置。
“没事吧?”周炽小声问。 陈知行看着她,没说话,但递过来一瓶拧开盖子的矿泉水。 李泽川啧了一声,把自己桌上一块没拆封的巧克力扔给她:“补充点能量,别晕这儿。”
简单的举动,却让苏想眼眶一热。
她摇摇头,低声道:“没事,继续。”
她重新投入到工作中,速度甚至比之前更快,眼神专注得可怕。
她将那些不适和恐慌强行压到心底最深处,全部精力都凝聚在眼前的数据和屏幕上。
也许是她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状态激发了潜能!
也许是她之前拼命恶补的基础和真题起了作用!
在一个关键数据的校验环节,她发现了一个极其隐蔽的、可能影响模型初始边界条件的参数设置歧义!
“陈同学!”
她立刻举手,声音依旧有些虚,但却异常清晰,
“这里,题目对参数C的定义范围有模糊,参考往年清华出题的风格,他们倾向于采用第二种解释!
如果按第一种常规理解,我们的初始条件可能会偏差5%左右。”
陈知行立刻俯身过来,周炽和李泽川也凑过来看。
只用了不到十秒,陈知行就做出了判断:
“苏想说得对!
泽川,立刻按第二种解释调整所有相关数据输入!周炽,算法模块对应参数同步修改!”
危机被悄然化解……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发现,却可能避免了整个模型方向性的错误。
苏想的心脏还在狂跳,但这一次,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一种参与其中并做出贡献的、微弱的激动。
她深吸一口气,再次埋下头去。
战斗,还在继续。
时间的流逝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失去了概念。
当最后一个公式被敲定,最后一张图表被生成,最终报告被紧急排版、校对、打印并提交后,北大团队的四人几乎同时瘫倒在了椅子上。
巨大的精力消耗让每个人都像是被抽空了力气,连李泽川都难得地没有吐槽,只是闭着眼揉着发胀的太阳穴。
等待结果的时间格外漫长。
组委会需要时间评审所有的模型和报告。
教室内气氛微妙,各支队伍都在低声交流或安静等待。
苏想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清华代表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