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课堂上的三重解答

“哎呀!先实现出来再说嘛!

性能问题慢慢优化!理论证明后面再补!

要敢于尝试!”

而苏想,则成了那个默默跟在后面“擦屁股”和“打补丁”的人。

周炽兴冲冲地实现他那惊世骇俗的新想法,往往代码写到一半就跑去构思下一个更天才的点子,留下一堆半成品和显而易见的bug。

苏想就需要埋头在这些半成品里,努力理解周炽那跳跃的、注释稀少的代码,修复那些导致程序崩溃的基础错误,试图将他的奇思妙想一点点变得可运行。

她还要时刻警惕李泽川扔过来的各种极端测试用例,一旦发现性能瓶颈或边界问题,立刻打上补丁。

她就像个最耐心的工匠,用最扎实的针脚,努力缝补着周炽那件华美却漏洞百出的“想象力斗篷”。

这个过程痛苦又磨人,常常让她熬夜到凌晨。

但奇怪的是,在这种高强度的“填坑”过程中,她被迫去深入理解周炽思维的核心,去学习那些天马行空背后的逻辑碎片,甚至偶尔还要调用陈知行的严谨来规范代码。

三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她脑海里碰撞、融合,让她对项目的理解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加深。

这天,周炽又一个“划时代”的新模块出现了重大bug,导致测试程序不断崩溃。

周炽自己折腾了半天没搞定,烦躁地抓着头发出去了,美其名曰“换换脑子找灵感”。

实验室里只剩下苏想对着满屏的报错信息。

李泽川过来看了一眼,嗤笑:“看吧,又炸了。我就说他那套不行。”

陈知行也走过来,检查了错误日志,眉头紧锁:

“是内存越界访问,很底层的错误。

需要仔细排查指针操作。”

两人都认为这个问题很棘手,可能需要等周炽回来大改甚至重写部分代码。

苏想却盯着代码看了很久,忽然小声说:“或许……不用大改。”

李泽川和陈知行都看向她。

苏想指着屏幕上一段复杂的指针运算和内存分配代码:

“周炽的想法核心是对的,只是这里的内存管理策略太激进,缺乏安全检查。

我们能不能……在不改变他核心逻辑的情况下,在外面加一层薄薄的安全封装?

就像……给一把锋利的宝剑加个不会影响挥动的剑鞘?

虽然会增加一点点开销,但能避免它伤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