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想!你快回来!脉冲难题有突破了!老陈搞了个牛逼的数学模型!川哥找到了个神奇的硬件滤波芯片!赶紧的!我们需要你!”
实验室的召唤像一剂强心针,暂时驱散了秦屿带来的阴霾。
苏想挂掉电话,深吸一口气,毫不犹豫地冲向公交车站。
然而,在她心里,那个关于“接受还是拒绝”的艰难抉择,并未消失,只是被暂时压了下去。
它像一颗定时炸弹,滴答作响。
实验室里弥漫着一种久违的兴奋和紧张气氛。
苏想推门进去时,周炽正手舞足蹈地指着白板上陈知行新推导出的一堆复杂公式:
“老陈牛逼!这个状态空间模型真的把切换瞬间的能量流动给量化了!
看这里,峰值产生的根源抓到了!”
李泽川则拿着一个比指甲盖还小的芯片 datasheet(数据手册),眼神发亮:
“哼,算你们运气好。
我刚托人从国外实验室弄来的最新样品,超低延迟的主动式滤波芯片,专门对付这种瞬态尖峰!
正好契合老陈模型里算出来的那个抑制窗口!”
陈知行在一旁快速敲击键盘,将模型数据导入仿真软件,语气虽依旧平静,却带着一丝锐气:
“如果模型准确,芯片性能达标,理论上可以将切换脉冲压制在安全范围内,且延迟开销控制在3%以内。”
三人看到苏想回来,立刻七嘴八舌地跟她同步进展。
原来,在苏想离开的这段时间,陈知行摒弃了追求完美通用解的思路,转而针对这个特定的脉冲问题,构建了一个极其精巧的简化数学模型,精准地定位了能量失控的关键节点。
而李泽川则凭借他广阔的人脉和搞“稀奇古怪”硬件的能力,竟然真的找到了一个尚未量产的前沿芯片,其特性完美匹配了陈知行模型所提出的抑制需求。
周炽则兴奋地开始构思如何将芯片控制和状态预测算法无缝集成到他的核心架构里。
困扰他们许久的难题,竟然在以这样一种方式看到了曙光!
苏想听着他们的讲述,看着白板上清晰的思路和那枚小小的芯片,心中的阴霾被这股强大的技术突破力量驱散了大半。
她立刻投入进去,发挥她独特的融合能力,开始协助周炽进行软硬件协同的设计,在陈知行的模型和李泽川的硬件之间架设桥梁。
四人再次高效运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