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答辩前夜!神秘的陈学神

斯坦福则在人工智能辅助设计上展现了惊人潜力。

瑞士ETH团队关于气候模型的算法也赢得了阵阵掌声。

会场内气氛热烈,竞争无形却激烈。

轮到北大队上台。

陈知行作为主陈述人,沉稳地介绍了他们项目的初衷——将计算智能与医学难题结合。

当讲到那个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的罕见心脏病预测模型时,台下不少评委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

然而,就在陈知行讲到技术核心部分,刻意淡化了复杂架构,重点强调医学洞察时,匿名提问环节开始了。

按照规则,部分参赛队伍的领队可以匿名提交书面问题,由主持人代读。

这本是为了保证提问的尖锐性和公平性。

但很快,北大队就察觉到不对劲。

接连几个问题,都极其刁钻和精准,直指他们模型中被刻意模糊的技术细节,甚至隐隐触及了那些可能被秦屿窃取的核心思路!

“请问贵团队,在特征融合层,你们是如何解决不同模态数据量纲不统一和语义鸿沟问题的?据我所知,这是该领域的经典难题。”

“你们的动态阈值调整机制,是否存在过拟合特定训练集的风险?泛化能力如何保证?”

问题一个比一个专业,一个比一个尖锐,带着明显的质疑和挑衅意味,与其他队伍收到的常规技术探讨性问题截然不同。

这分明是有针对性的狙击!

目的就是让他们在台上难堪,暴露“短板”!

周炽在台下气得脸色铁青,拳头紧握。

李泽川眼神冰冷,死死盯着主持人手中的问题卡。

陈知行虽然面色不变,但回答问题时,语速明显比之前更谨慎。

苏想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她紧张地看着陈知行,又下意识地瞥向台下秦屿的方向。

只见秦屿好整以暇地坐着,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他身边那个美方工作人员则微微点头。

果然是他们在搞鬼!

利用匿名规则,勾结部分评委,清扫他们这个来自新兴国家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