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胡同深处有能人

接下来的两天,苏想几乎长在了胡爷爷家的小作坊里。

李泽川也破天荒地没到处晃悠,陪着她在充满机油和金属味道的房间里,看着胡爷爷和他孙子操作那台嗡嗡作响的精雕机。

苏想发现,李泽川并非对技术一窍不通。

他看似吊儿郎当,但在关键尺寸的确认、材料特性的讨论上,往往能提出一针见血的建议,甚至能跟胡爷爷用专业的行话交流几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没想到你还懂这些?”苏想有些惊讶。

李泽川叼着烟,没点,含糊地说:“家里老头子逼着学的,没兴趣,听了点皮毛。”

配件在第三天凌晨终于加工完成了一批。

胡爷爷戴着白手套,拿着高倍放大镜和千分尺仔细检测,眉头紧锁:

“尺寸是没问题了,但光洁度……比港岛要求的还差一点点。咱们的设备极限就到这儿了。”

就在这时,一直盯着配件沉思的苏想,忽然开口:“胡爷爷,我记得您这儿有那种最细的金相砂纸,还有……羊毛轮和那种特殊的抛光膏吗?我……我想试试手工抛光,或许能再提高一点光洁度。”

她想起来父亲修理精密仪器,最后一道工序常常是极细致的手工打磨。

胡爷爷和李泽川都惊讶地看着她。

手工抛光微米级的集成电路配件?

这需要极其稳定的手法和耐心,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你行吗?”李泽川挑眉。

“我手稳。”苏想挽起袖子,眼神澄澈而坚定。

多年帮母亲做精细家务和护理姐姐的经历,让她对自己的双手有足够的信心。

在胡爷爷的指导下,苏想坐在工作台前,屏息凝神,像是进行一场精密的手术,用指尖感受着那微小配件上最细微的起伏,一点点地打磨、抛光……

当黎明曙光透过窗户纸照进来时,苏想将最后一个抛光好的配件放在检测仪下。

数据显示,光洁度完全达到了港方要求,甚至略有超出!

胡爷爷拍案叫绝:“好丫头!这手感,绝了!”

李泽川看着苏想熬得通红的眼睛,和那带着细小划伤却异常稳定的手指,眼神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