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数据迷雾与直觉闪光

他放弃了之前那套过于理想化的复杂方程,转而从苏想发现的那个“微弱周期性信号”入手,结合物理机理和数学工具,试图构建一个能够捕捉这种特定模式的新模型。

这是一种基于深刻物理直觉和强大数学功底的全新尝试,充满了不确定性。

第三天晚上,当苏想提着暖水瓶准备去打水时,一直沉默的周炽突然从椅子上弹了起来!

举着几张写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眼睛亮得吓人,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嘶哑:

“找到了!我找到了!是一种简化的随机微分方程结合小波变换的分析方法!

不需要完美数据,只要捕捉到那个特定的频域模式能量包络,就能提前至少20个操作周期预测出超过75%的特定类型故障!

误报率可以控制在5%以下!”

他冲到苏想面前,兴奋地挥舞着草稿纸,像个终于攻下堡垒的孩子:

“苏想!多亏了你!是你那个频域的思路点醒了我!不然我还钻在牛角尖里!”

他的笑容纯粹而灿烂,充满了不加掩饰的喜悦和对苏想的感激,那灼热的目光几乎要将人融化。

苏想被他感染,也由衷地笑了起来:

“是你自己厉害,周炽。”

陈知行走过来,仔细审阅了周炽的草稿,一向冷静的脸上也露出了赞许的神色:

“非常巧妙的思路,周炽。这将是我们深度模型模块的一个重大突破。立刻进行算法实现和模拟测试。”

就连李泽川也凑过来看了几眼,难得地没有泼冷水,反而啧了一声:

“行啊,炽哥,这回是真让你逮着大鱼了。”

周炽的高光时刻,不仅解决了技术瓶颈,也为团队注入了强大的信心。

周炽沉浸在突破的兴奋中,几乎是不眠不休地将他的新算法转化为代码,集成到团队的模型中。

陈知行负责核心架构的调整和优化,苏想则忙着准备多组历史数据和模拟场景,用于验证新模型的性能。

李泽川也收起了平日的散漫,利用他的人脉,又搞来了几套更具挑战性的真实装备运行数据集,作为“终极考验”。

验证工作在超算中心分配到的机时里紧张进行。

巨大的磁带机缓缓转动,屏幕上绿色的字符飞速滚动,输出着冗长的计算结果。

等待的过程总是煎熬的。

周炽坐立不安,一会儿跑到输出打印机前守着,一会儿又凑到陈知行旁边看中间过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