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想最后看了一眼那个还在嘶吼的歌手和狂热的人群,摇了摇头,跟着伙伴们离开了。
这种属于86年夏天的、独特的文化符号,在她这个满脑子都是数据、模型和生存压力的理工科女生心中,没有激起任何共鸣,只留下了一串问号。
然而,另一种她更难以理解的“文化冲击”,很快就要降临到她头上了。
“863计划”的申请材料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北斗”团队几乎以机房为家。
这天下午,苏想好不容易抽空去了一趟图书馆还书,刚走出门口,就被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戴着黑框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男生拦住了。
“苏想同学!”
男生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戏剧般的朗诵腔调,他手里还捏着一叠厚厚的信纸,
“请……请留步!”
苏想认得他,中文系有名的才子,诗社的骨干,好像叫徐志文。
她和他只在一次跨系活动上有过一面之缘。
“徐同学?有事吗?”
苏想抱着书,客气而疏离地问。
徐志文的脸微微泛红,眼神炽热,他将手里的信纸双手递上,语气无比诚恳:
“苏想同学,自从上次活动惊鸿一瞥,你的身影,就如同古希腊神话中的月光女神塞勒涅,照亮了我贫瘠的内心荒原!这……这是我为你写的诗,请……请你务必赏阅!”
苏想:“……”
她低头看着那叠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的信纸,标题赫然是《致S.X——你是吹皱我心池的四月微风》。
她瞬间觉得头皮发麻,胳膊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这比面对秦屿的阴谋诡计和复杂的数学公式,更让她无所适从。
“对不起,徐同学,我还有很多资料要看,恐怕没时间……”
苏想试图婉拒。
“没关系!”
徐志文立刻接口,眼神更加灼热。
“你可以带回去,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疲惫时,偶尔抬眼,看看我这微不足道的心意!
我相信,诗歌能架起我们灵魂沟通的桥梁!